全过程系统集成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
作者 潘小炽
发表于 2025年2月

【关键词】全过程系统集成;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与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建设与施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鉴于传统装配式建筑标准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如工作内容繁重、操作难度大、耗时费力等。在此背景下,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技术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全过程系统集成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标准化设计实践中。该理念的应用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与价值,通过实现各个构件的集成化管理,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设计质量,还显著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过程系统集成概述

装配式建筑的实施进程涉及众多复杂的模块与构件。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量众多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与管理的复杂性,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建设流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技术人员与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系统集成理念,且已将其成功融入实际操作中。该理念的核心在于了解当前施工建设情况,清晰界定全过程中各个模块与构件之间的关系。全过程系统集成主要是指将装配式建筑全周期内的各个独立子系统及其组成部分,通过高效的整合手段,构建一个协同运作、紧密相连的整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部分的相互协作与耦合,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与目标的精准达成,从而显著提高全过程质量水准,有效保证施工效率[1]。就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而言,其全过程系统集成旨在将建筑内各个构件、设备及管道等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系统,以此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在推进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的过程中,贯彻全过程系统集成理念,旨在发挥各自的优势与价值。此建设方式已跃升为建筑行业的重点研究内容,未来或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建造技术。此举旨在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其技术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在实际运行应用的过程中,该模式深度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以及模块组合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并将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周期。这一策略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还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保证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稳定运行。

二、全过程系统集成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设计的常用技术分析

(一)BIM技术

在装配式标准设计的过程中,全过程系统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此过程中,BIM的应用尤为关键,它能够构建三维模型框架,并基于建筑工程与设计的实际需求,搭建协同工作平台。该平台能够汇聚各类参数信息,进而形成参数化的BIM模型,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详尽视图与精确参数。在建设系统集成系统的过程中,BIM技术可以促使不同专业领域的信息实现高效插入、提取、更新与修改。这些信息的积累与重复利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协同作业的目的达成。BIM技术的支持还能够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互联,使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动态变化信息得以实时捕捉,并通过数据参数的整合强化专业间的协同设计能力。在标准化设计的过程中,采用BIM的正向协同设计模式能够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方法不仅构建了高级程度的模型,还能够实现模型的重复应用,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提高设计的自动化及现代化程度。具体而言,该模型能够自动化输入与导出相关数据参数,有效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从而确保全过程系统集成的有效实施以及后续标准化设计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