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电站防孤岛监测保护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朱木锐
发表于 2025年2月

【关键词】防孤岛效应;监测保护装置;自动并网;技术创新;分布式光伏电站

引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应用。进一步保证电网安全与稳定性,解决所谓的“孤岛效应”成为当前一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防孤岛监测和保护装置的设计及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防孤岛监测保护技术概述

(一)防孤岛效应的基本涵义

孤岛效应是在主电网断电的情况下,光伏系统依然持续向已经失去控制反馈的局部网络供电的现象。这种供电虽能保持光伏电站的运行,但由于缺乏电网的调节和控制,其输出的电能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频率和电压的波动可能大大超出标准范围。而且这一状态因连网状态未明确,工作人员可能误以为电路处于断电状态而触电,从而对进入系统维修的技术人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孤岛效应不仅可能危及设备的稳定性,还会增加运维成本和安全风险。当前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监测并及时识别孤岛状态的技术主要依赖于电流、电压和频率的实时监控系统[1]。这些系统主要通过分枝路电流检测方式,结合算法判断,形成快速的反应机制,以避免孤岛发生。例如,一些新型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微小的电网参数变化,并通过智能化的分析预判潜在的孤岛风险,从而指导并网装置在第一时间有效断开。此技术为电网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使得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融合更加高效与安全。这样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由孤岛效应引发的风险,维护电网的稳定与供电安全,同时保障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防孤岛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

(二)防孤岛保护的主要功能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中,防孤岛保护的设计核心植根于对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需求。这一系统致力于监测微秒级甚至纳秒级的监控电网和光伏系统的关键电气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压与电流。电压电流实时监测作为防孤岛保护的首要职能,需要确保所有运行参数均在电网规定的操作范围之内。若发现任何超出正常波动的指标,系统便能立即执行断路操作,断开光伏电站与主电网间的连接。实际操作中,此功能能够减少对电网稳定性的潜在威胁,进而大幅度提高响应速度,有效避免因延迟反应引起的连锁故障。

在频率异常检测方面,系统能够通过细致的算法分析,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的阈值,以适应不同的网络负载和条件变化。不论是频率的突然下降还是异常升高,防孤岛系统都能通过自动化操作迅速跳闸以保护设备不受影响。另外,系统内置的故障分析工具可以为日后提供维护或升级指导奠定基础。其能够记录事故发生前后的数据,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其模式。由于光伏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间存在着种种复杂的交互作用,在发生故障时,这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加快问题诊断速度,保障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持续稳定性。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