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实际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目前全球能源需求、电网复杂度和安全性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国外电力企业和学者对未来电网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将电网管理加入信息论中,使得发电、输电、配电及终端用电在系统中无缝衔接,以此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确保能源安全。此外,智能电网创建包含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中——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等,能够实现从发电到用电的全过程智能化信息交流,以此优化电力生产,提升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减少运行成本[1]。我国能源供应新形势和用电服务需求,也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发展,并持续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发展战略以及规划。此外,还需要加大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促进电网技术的创新发展。
一、智能变电站概况
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采用有先进、可靠、低碳、环保等特点的智能设备,实现信息的采集、测量、控制和保护等。而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核心特点为信息全面数字化,意味着智能变电站中的所有设备均会出现数字信号,并且被进行传输和处理。智能变电站还能通过通信平台网络化技术,使不同设备间实时交换信息,这种信息共享可以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此外,建设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设备信息、电力调度和运行维护等全面互动,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分析,同时可以按照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以此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二、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体系
(一)站控层
站控层作为电力系统变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处理全站的设备信息,并在处理完成后按照结果进行选择,对各个设备下达具体指令。当智能变电站出现技术问题时,计算机与人机交互设备会迅速作出响应,将智能变电站的异常信息记录下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工作人员。由此,站控层可以让上一级变电站及时获取信息,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
在实践中,站控层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监控主机,负责实时监控全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并且对收集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2.远动装置,将站控层处理后的信息、指令或警报等发送给远方监控,同时能够接受其发出的控制信息。
3.高级应用,可以按照具体需求定制及开发,包括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等。
4.网络打印机,可将监控主机或者其他设备生产的报告、日志、突变等进行打印,有助于运行人员查阅。
(二)间隔层
间隔层处于站控层和过程层间,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具有衔接角色,由保护、测控、计量、网络记录等功能组成,可同时进行组件和协作,推动实现变电站的高效运行和智能管理。间隔层可以选择设备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实时数据上传至站控层,为站控层提供正确的信息支持,并对站控层实施全面监控。间隔层还能下达站控层对一次设备的具体指令,从而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节和控制,实现了双向信息传递和控制功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间隔层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故障的初步检测,这主要是因为测控单元会将进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并传达给站控层。总之,智能变电站系统间隔层作为连接站控层和过程层之间的桥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间隔层产生故障,会对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产生影响。为此,设计和建设智能变电站时,需要对间隔层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充分考虑[2]。
(三)过程层
过程层由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装置组成,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实时采集电气数据,并对设备状态进行动态监测,以正确执行控制命令。合并单元是指对不同传感器电气信息进行合并处理,从而产生统一的电气数据,有助于后续分析以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