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输配电技术的运用探讨
作者 安玉平 王祥
发表于 2025年2月

【关键词】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大数据

引言

智能电网是近年来电网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各输配电站应积极进行设备系统和数据系统的自动化升级和完善,实现区域电力系统的智能优化。所建成的智能电网应当具备几个核心特征。一是自愈能力,可尽量减少非计划性的供电中断情况,并且在大数据、决策支持算法的辅助之下,实现电能的迅速恢复,以提高供电质量,让用户享受更加优质和周到的供电服务。二是兼容能力,能够容许各种类型的发电、储能系统接入,并且满足设备跨系统互联互通需求,实现不同电压等级设备的互通使用,为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的并网发电提供支持。三是高效高质,可通过输配电技术、用户激励技术等的使用,促进供电质量的提升,降低三相不平衡、谐波等故障发生的风险,更好地满足用户用电需求。这种新要求和新趋势促使输配电站必须积极面对挑战,使用更加科学的输配电技术提升电网智能水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提出运用电网自愈技术、智能调度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升级电网的建议,并对各项技术进行了仿真或实测验证,以评估其运行使用效果。

一、案例概况

为积极应对智能电网战略,某电力公司积极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但在此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使输配电环节仍旧面临以下几种问题。第一,智能控制水平有待提升。全线大部分配有自动化远程控制装置,能够实现故障隔离、故障端投切等功能,但受到技术影响,远程控制精度还相对较低,容易产生误动和拒动状况,难以实现高效的自愈控制和全封闭隔离开关控制。第二,数据采集与监控效率较低。该公司主动完善了输配电监测系统,但线路覆盖率只有80%左右,部分线路所处地段较为偏僻,需每隔1~2 h更新一次数据,难以满足实时监控需求,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第三,运维保障能力有待提升。输配电线路覆盖面广,线路长、节点众多且运行环境复杂,需要可靠的运维保障机制予以扶持,但当前智能化运维保障水平还相对较低,难以实现智能调度和智能化故障识别判定[1]。下面将重点探讨运用智能输配电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的策略。

二、智能电网中输配电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升级自愈控制技术

自愈功能是智能电网较为突出的特征类型,能够在电网故障、异常状态下及时响应,并驱动核心设备或备用设备,使电网恢复正常;且该技术本身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能电网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自动故障诊断,来隔离出现异常的区域,避免故障大规模扩散和蔓延。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配齐配全各类传感器,借助传感器网络采集电流、电压、频率等信息,实现对电网高时效性信息的管控;所有信息实时回传监控中心,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完成整合、清洗和挖掘,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完成故障诊断和电网再配置。

从软件视角看,自愈控制技术需要通过故障判别和正常输配电线路段分析,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以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这一过程必将涉及海量的计算分析。所以该公司在升级自愈控制技术时,专门引进了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从历史数据库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故障样本,并建立模型进行训练。模型可以对导致故障的特定条件进行识别,比如瞬时电流、瞬时电压过高、谐波异常等[2],此时控制系统启动预防措施,进行资源重新配置,维持电网稳定和安全。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