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作者 张晓苏 董岩
发表于 2025年2月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电能质量;谐波污染;电压波动;无功补偿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给配电网带来了电能质量方面的新挑战。电压波动、谐波污染和频率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可能影响到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因此,深入探讨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乎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而且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电体验与安全。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小型化、模块化且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独立电源解决方案,其容量范围从数千瓦扩展至几十兆瓦,展示了其极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分布式电源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分散各地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这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有助于节约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有助于促进用户自主发电,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分布式电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备受瞩目。

尽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也对配电网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导致配电网的电流和电压波动增大,进而影响电能质量。尤其是在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下,电压的波动和不稳定性可能对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第二,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常常伴随着谐波的产生。这些谐波会导致设备过热、寿命缩短,甚至引发配电网的故障[1]。第三,频率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平衡,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调控分布式电源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研究和技术投入,以确保电能质量的稳定和安全。近年来,电力行业引入了先进的监测与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及时识别和应对电能质量问题。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它们能够有效改善电压波动,降低谐波污染。此外,优化配电网结构、强化系统调度能力、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等措施,为分布式电源的安全接入提供了保障。因此,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与电力系统的变革密切相关。如何在确保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将是未来电力领域的重要挑战和机遇。

二、配电网电能质量面临的主要挑战

电能质量是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其电气性能与预期参数的偏离程度。影响电能质量的不稳定因素不仅会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而且会威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一,电压波动是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中最为常见且显著的挑战之一。分布式电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其发电能力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由于这些能源的接入,配电网的电压波动变得更加频繁。尤其是在用电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电网电压可能出现剧烈波动。这种电压波动不仅影响了配电网的稳定性,而且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潜在风险。电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设备过载、烧毁或降低使用寿命,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和设备维护成本的增加。

第二,谐波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电能质量挑战。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