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施工设备;工程效率
引言
输电线路通常要穿越地形复杂的地区,施工过程不仅耗时长、劳动强度大,而且施工质量也不能保证。这对工程进度和费用控制都是不小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在输电线路建设中,机械化施工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关键手段,通过广泛使用机械设备,在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特别是在高难度、高强度的施工环节中,机械化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施工成本,推动施工技术持续创新发展。
一、输电线路建设中的机械化施工技术现状
(一)机械化施工设备的应用与原理
输电线路施工主要由基础、组塔、架线三大工序组成。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旋挖钻机、起重机和张力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精确度和效率。旋挖钻机高效的钻孔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精准施工,有效缩短工期[1];起重机能够将重型钢结构快速、安全地吊装到位,避免了人工吊装的安全隐患;张力机和牵引机的应用确保了导线的张力控制,使得架线过程更加精确稳定,避免导线松弛或断裂问题的发生。
机械化施工设备的原理依赖于机械动力学和自动控制理论。在导线架设过程中,张力机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保持导线的恒定张力,以确保导线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不会因张力波动而受损。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T为导线张力,T0为初始张力,Δm为导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差异,g为重力加速度,h为地形高度差,l为导线的悬挂长度。张力机如图1所示。
(二)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以前的建筑设备往往功能单一,建设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多样化建设需求。现在的机械化建设装备正在朝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部分输电线路建设中应用了具有自主导航、自动避障功能的无人驾驶设备[2]。这样的设备可以根据设定的施工路径自动调整作业参数,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传感器对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作业精度和安全性。更高效的协同作业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实时的数据共享,起重机和张力机可以对各自的运行时间和节奏进行优化,从而避免工期延误或因设备间配合不当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施工装备的模块化设计和功能集成,使机械化施工工艺的适应性、高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模块化的设计使设备能够快速地调整,或根据施工需要进行更换,从而使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