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发表于 2025年2月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很早就有了“法”的意识,“法”字古体写作“灋”,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从“水”表示法律公平如水;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古人将廌纳入法的范畴,赋予了法的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的法家即主张法治,并提出了诸如“唯法而治”“以法治国”等主张。

当然,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与近现代意义上依托民主制度的法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我们阅读和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法治”的经典名句,应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取其精华,从而对今日中国“法治”理念的建构及实施路径,产生全新的思悟。

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①。—《管子·明法》

①举错:即举措。错,通“措”。

以法治国,就是一切按法度来处理问题。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