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抹茶之“抹”
作者 曹建南
发表于 2025年2月

抹茶就是粉末状的茶,但中国古代没有“抹茶”一词,只有“末茶”。“抹茶”来源于日语,古代日本人把“末茶”错写成“抹茶”,后来成为通行的写法,并影响到我国。

中国的“末茶”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陆羽《茶经》,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其中的“末茶”是把烘焙干燥的茶叶碾磨成粉末,然后投入沸水锅中煮饮的饮茶方式,被称之为“末茶煮饮法”。

把末茶投入沸水中煮饮,古人称之为“以茶就汤”,是唐代煮茶法的重要特点。和宋代流行的“以汤就茶”,即先把茶粉放入碗内,再注入开水,击拂起泡的饮茶方式相比,操作顺序是不同的。注汤曰“点”,故宋代的饮茶法被称为“点茶法”或“末茶点饮法”。

中国的末茶点饮法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明代丘濬《大学衍义补》:“《元志》犹有末茶之说,今惟闻闽广间用末茶,而叶茶之用遍于中国,而外夷亦然,世不复知有末茶矣。”可见,大约到十五世纪中叶,末茶已消亡殆尽,从此,“末茶”一词也就成了汉语的历史词汇。

日本茶文化界认为,末茶点饮法最迟于十二世纪末传入日本。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