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裁员图鉴
发表于 2025年2月

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裁员潮仍没有停止的迹象。

2024年,各行业在全球经济进入新周期、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继续艰难突围。“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为期×年的降本计划”“战略调整”—这些描述频频出现在公司新闻中,其中,还不乏各个行业的巨头。

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千万辆的战绩背后,是竞争白热化带来的行业洗牌;人工智能狂潮下,技术公司在裁员与部门重组中寻求资源重配;金融行业承接高压监管;集采政策冲击跨国药企的市场份额;实体零售、服装行业在消费模式变迁中艰难转型。

当然,裁员是危机,也是行业变革的信号—有企业黯然退出,也有企业在裁员的阵痛中重构战略。本期裁员图鉴梳理了汽车、技术、医疗、金融、游戏等9个行业的动态,透过具有代表性的大公司,或许可以发现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汽车

2024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首次实现年销量超1000万辆。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连续7个月超过50%—新能源车的销量已经稳定超越了传统燃油车。

但份额增长背后是残酷的竞争故事。新能源车企为了争夺市场启动价格战,结果就是,2024年以前,只有理想汽车做到了利润扭亏为盈,但由于新车型MEGA的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这家头部新能源车企收缩了销售服务运营、招聘团队和智驾团队,2024年“五一”后启动的裁员,人员优化比例达18%。行业迎来洗牌时刻,更多造车新势力的年度关键词是降薪、欠款、裁员、破产。极越汽车年末因“爆雷”而出圈,团队被创始人强行“就地解散”。曾在2022年夺得新势力车企销冠的哪吒汽车,3年内亏损超183亿元,2024年被曝裁员比例超70%。哪吒汽车官方随后否认,称70%的比例不实,但也承认,各部门会根据业务需要设置裁员比例。外资车企也被迫面对中国新能源车日趋凶猛的竞争势头,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员工数已相比2023年年底减少约2万人,裁员近14%。

2024年汽车行业裁员代表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而传统燃油车的局势更加严峻:捷豹路虎的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裁员20%;保时捷中国虽然否认了裁员30%的传闻,但面对销量连续3年下滑的趋势,官方已确认2026年年底前将在华门店数从150家削减至100家。寒意传达到了更多的老牌汽车巨头:欧洲汽车业裁员潮来袭,大众汽车2030年前将在德国裁员超过3.5万人;日产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9000人,并决定与本田合并,以建立与中国汽车企业对抗的“作战能力”。

科技

技术公司裁员潮持续到了2024年,但趋势已有所放缓。根据独立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的数据,继2022年和2023年大幅裁员后,2024年共计542家技术公司裁员超过15万人,公司数量同比下降54.6%,裁员人数同比下降42.3%。

生成式AI狂潮下,技术巨头重仓投入人工智能,削减其他业务开支,“边裁边招”重新整合资源。国内,字节跳动重建AI核心,大模型团队不惜重金挖人才。但另一方面,字节旗下的飞书在2024年裁员20%以收缩规模,节约开支;阿里巴巴启动“1+6+N”改革后,其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Cover Story有故事 数据底,员工数量半年内减少了6900人;网易游戏和传媒业务开启裁员,各业务裁员比例在10%至50%之间。不过,经历裁员后的各个互联网大厂,也在2024年年末给在职员工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涨薪福利。

2024年科技行业裁员代表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4年医疗大健康行业裁员代表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跨国企业的在华业务则在进一步收缩:IBM 2024年彻底关闭中国的研发部门,而中国曾是I BM在美国本土以外业务架构最完善的市场。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疲软,三星电子重点裁撤销售、营销和行政人员,部分海外部门裁员比例达30%,中国区域的销售团队削减了8%。

全球范围内的裁员潮也尚未停止:2025年伊始,微软宣布继续裁员不超过1%;Meta宣布裁员5%约3600人。企业已经开始用AI降本增效,Google裁撤广告销售部门的员工,用AI完成自动化流程。而错过人工智能风口的英特尔2024年裁员1.5万人—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纪录。

医疗大健康

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市场份额收缩,裁员成为降本的重要措施。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