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年中,李佳佳曾立下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尽量延长自己在职场的时间,争取工作到45岁。然而,仅仅一年后,李佳佳就又失业了,这时他刚刚40岁。
从2005年进入职场开始,在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里,李佳佳一直遵循着稳步上升的线性发展模式,月薪从4000元到8000元,又从8000元一路涨到8万元,直到2021年和2024年先后两次失业,稳步上升的线性路径被截断。
李佳佳所在的最后一家公司,是成都一家国企,原以为国企的工作稳定、清闲,没想到人际关系和内部斗争更让人内耗,合同到期时,李佳佳没能避开失业的命运。
再一次面对失业时,李佳佳的心态平和了许多。回到成都工作后,他就开始尝试探索副业,做起了二手书的生意。2024年11月,李佳佳被HR告知12月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没过多久,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父亲因重度肺炎去世,李佳佳同时面对失业和失去亲人的双重打击。他想过,如果没有二手书这份副业,他会更难挺过这段时期,“但因为心里有托底的东西,即使失去一份工作,我也知道我接下来能做什么”。
对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而言,失业后再找工作的难度比年轻人更大。他们在体力和精力上不及年轻人,承担着更多来自家庭的压力,对职级和薪酬的要求还更高。社交平台上常有人调侃,过了40岁的人能干的工作只有保安、保姆、保洁。
2021年第一次在上海失业时,李佳佳找了3个月的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招商银行和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工作,从事金融相关业务。失业前,李佳佳的年薪已经达到百万级别,头衔至少为专家级。为了找工作,他特意花了约800元购买了猎聘的金卡提高简历曝光量,还通过前同事、前领导等各种渠道询问机会,结果仍然一无所获。“当时的心态就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管是什么样的机会都可以先去,但事实就是没有机会。”

那段时间,李佳佳非常焦虑,每天看到太阳一点点落下就觉得难过,心想怎么一天又过去了,看眼招聘平台,今天又没有人看自己的简历。他对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敏感,周一完成面试后等到周五还没有反馈,而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