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唐第一公主——太平公主,《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评价的:“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沉稳、敏锐、擅于权略,武则天觉得她很像自己,所以在儿女当中最为宠爱这个小女儿。
一
太平公主到了婚嫁的年龄,唐高宗与武则天煞费苦心,为她选中了符合标准的驸马。这位万里挑一的驸马爷就是薛绍。薛绍出身皇族,父亲也是驸马,当过左奉宸卫将军,母亲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也就是唐高宗的亲姐姐城阳公主。薛绍长相英俊,和太平公主从小相识。总之,这是一桩门当户对、青梅竹马的婚姻。太平公主和薛绍有过一段好时光,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婚后没几年,四个儿女相继出生。如果政治稳定,内外无忧,他俩应该可以一直安稳幸福地生活下去。只是,身为皇家儿女,太平公主的命运从出生就已注定,逃都逃不了。谁让她生在皇家?谁让她是武则天的女儿呢?七年之后,太平公主被卷入政治斗争中,她的婚姻,她的性情,她整个的人生轨迹,都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
这事得从武则天的一个阴谋讲起——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废黜三儿子,软禁四儿子,镇压扬州叛乱,自己离皇帝宝座越来越近。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伪造了一块宝石,谎称从洛水打捞而出,上面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献给了武则天,并说这代表着上天降下的祥瑞。这一举动正合武则天心意,她将这块宝石命名为“天授宝图”,又为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并决定在洛水举行受图大典,皇亲国戚都得在典礼举行前到洛阳集合。
这一决定,引起了李唐宗室的猜测与恐慌,他们怀疑武则天是要借此机会将李唐势力一网打尽。于是,宗室成员密谋造反。因为叛徒告密,小打小闹的造反很快被武则天镇压下去。随后她顺藤摸瓜,将牵扯进这桩宗室谋反案中的很多皇族成员下令处死。她的女婿,也就是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也在其列。据说,真实情况可能是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了谋划,但没有联络薛绍,也就是说薛绍并不知情。不管薛绍是否知情,不管他是否被冤枉,自己丈夫深陷囹圄,太平公主岂能坐视不顾?虽然她苦苦哀求,武则天还是将薛绍以谋反罪论处。只不过没有直接斩首,打了一百大棒,扔进牢房,最终饿死。那一年,太平公主二十五岁。
薛绍死后,太平公主拒绝武则天的安排,不愿意嫁给颇具政治才能的武承嗣,而是执意嫁给无所建树的表兄武攸暨。她之所以如此选择,既有对母亲的反抗与复仇心理,也有政治层面的考量。首先,他是武家人,是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政治可靠,能让母亲放心满意。其次,武攸暨这个人生性恬淡,沉谨和厚,不会主动参与政治,离政治核心比较远。这一点,能够给太平公主带来安全感。史书上记载的武攸暨还是个美男子。可问题在于,当时的武攸暨已经有家室,这个情况,如何解决?为了让女儿得偿所愿,武则天派使臣到武攸暨家,赐予他妻子三尺白绫。如此一来,武攸暨立马恢复了单身。薛绍死后不到一年,太平公主梅开二度,嫁给了武攸暨。
薛绍之死与再嫁武攸暨,对太平公主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丢掉了对生活的浪漫幻想,明白了几个冷冰冰的道理:身为皇室的儿女,她无法脱离政治,做一名普通的贤妻良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