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演讲并不难
当我建议你练习即席演讲的时候,你皱着眉头说:“我不是不会讲话,只是比较慢,要先想半天,才能说得好。”所以今天给你上中文课时,我指着窗前的芭蕉树,叫你以《芭蕉》为题,做个“短讲”,而且为了训练你的反应力,我一分钟都不让你准备,立即要你开口。
你说了,虽然没有结结巴巴,但才说了几句,就停住,说“想不出什么好说的”。这让我觉得有必要教教你说话和写作的“思想方法与重点”。
你会发现,当你知道了方法,就什么主题都难不倒你了。
那方法不是由我发明的,而是我在做电视记者时学到的,也就是掌握“人、地、事、时、物”的重点。
好比今天《芭蕉》这个题目:
“人”是你和爸爸。
“地”是窗前。
“事”是种芭蕉。
“时”是种的时间和不同的季节。
“物”是芭蕉。
于是,你可以说:
今年春天,爸爸在窗前种了一棵芭蕉,没几个月,就长得高过了窗户。大大的芭蕉叶,逆光看去,绿得像是翠玉。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叶子上,滴滴答答,疏疏密密,那节奏美得像音乐。但是秋天,才冷了几天,芭蕉的叶子就一一变黄,先是黄得艳,好像枫叶一般,接着则成了焦黑的颜色。爸爸说“一叶生,一叶焦”,因为那枯了的叶子像烧焦的,所以称为“蕉”……
我说芭蕉枯了怎么办呢,眼看这芭蕉就要死了。爸爸则指着树根说:“别操心!你瞧,这下面不是已经有小苗长出来了吗?老的还没走,小的已经生了,这芭蕉就像人啊……”
回头看看这篇短文,不是把“人地事时物”全放进去了吗?再加上色彩和声音,画面就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