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时间轴里的“峰终定律”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肴核既尽离开餐厅时,服务生及时递上糖果让你“清清口”;在酒店退房临出门时,前台体贴地奉上矿泉水给你“路上喝”;在超市采购完毕后,收银员邀你参与“加1元超值大换购”……其实,这些行为都在利用“峰终定律”,而“峰终定律”源于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发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研究“人的认知与决策”时发现:人们对于一段经历的记忆,主要取决于两个时刻:最强烈的感受(峰值)和最后的感受(终值)。他借助“电击实验”开展测试,发现经历了不同程度电击的受试对象,在回忆自己的痛苦经历并决策是否再次参与实验时,决策的依据并不完全取决于痛苦的持续时间,而是受到最痛苦时刻和痛苦结束时刻的影响。这个发现揭示了人类的认知偏差,颠覆了传统的记忆理论,并为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峰终定律”几乎无处不在。以商业活动为例,“峰终定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商业产品设计策略,如吃火锅时的免费美甲、擦鞋服务、惹人注目的唱生日歌都是“峰”,消费后的抽大奖、伴手礼、送货上门、清洁保养服务都是“终”。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