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泪与马兰戈尼效应
饮用葡萄酒时,人们常常会摇晃酒杯,这时葡萄酒液总会“挂壁”,即在杯壁上面形成一条条液柱,沿着杯壁缓缓地向下滑落,看上去仿佛在流泪,因此被法国人称为葡萄酒泪。关于葡萄酒泪的形成,其实还藏着一个神奇的物理学效应。
186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卡罗·马兰戈尼在观察葡萄酒在高脚杯中的“挂壁”现象时发现,酒精的挥发使杯壁上残余液体中水的占比升高,表面张力随之增强。与此相对的,杯中酒液的酒精含量变高,表面张力变弱,二者之间形成了“表面张力梯度”。在这一梯度的作用下,液体被从表面张力较弱的区域拉向表面张力较强的区域,源源不断的酒液抵达“挂壁”顶端后复又滚落,便形成了葡萄酒泪。
葡萄酒泪现象揭示了一种与重力无关的自然对流现象,即在表面张力梯度的驱动下,两种流体之间会产生对流。这在流体力学领域轰动一时,很快便被以马兰戈尼的名字命名,有了如今人们广为熟知的马兰戈尼效应。
听起来或许有些复杂,但马兰戈尼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极为常见。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