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鲠生的字号
作者 胡耀
发表于 2025年2月

周鲠生(1889—1971),原名周览,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外交史家,被誉为“中国国际法之父”。

关于周鲠生的字号,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武汉大学法学院门前有一座2005年落成的周鲠生雕像,雕像后方刻有一段简介,称周鲠生“号荫松”。部分专著亦赞同“号荫松”说,如《法意发凡:清末民国法理学著述九种》《折冲之道:以颜惠庆、傅秉常、张忠绂等为中心》等。但更多著作认为,“荫松”是周鲠生的字,如《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珞珈百年法学卌载:1979—2019》等。

其实,“荫松”既不是周鲠生的字,也并非号,而是周鲠生在《现代评论》上使用的笔名。

《现代评论》1924年创刊于北京,1928年停刊。著名法学家钱端升是《现代评论》主要撰稿人之一,参加过该刊的编辑会议,熟悉该刊作者使用笔名之内情。1990年第二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登了马光裕《钱端升谈〈现代评论〉周刊》,其中明确指出:“‘松’‘一峰’‘荫松’‘松子’等是周鲠生的笔名。”这则材料虽是时隔多年的回忆,但仔细比对原始文献,可以确定钱氏所述的可靠性。

首先,“松子”的确是周鲠生的笔名。这可以从周鲠生1927年出版的文集《解放运动中之对外问题》中找到直接证据。周鲠生在该书序言中说:“这本小书,是采集著者年来关于对外问题在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及在各处讲演的笔记编成的。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