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目加田诚北平日记》,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北平文化生态,有了更多了解。虽经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读来还是倍感亲切。1933年10月20日,目加田诚受日本九州大学委派抵达北平留学,研究课题是“清末时期的学术文艺”。在北平的一年多时间,他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旁听课程,同时聘请两位“有风度”的旧文人给他教读汉语。从书中来看,目加田诚是有一定语言基础的,教读的主要内容是《红楼梦》。更多的时间,目加田诚用来访学、买书、赏景、看戏,几乎融入了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文化圈中。他交游较多的中国文人是钱稻孙和周作人,此二人都曾在日本留学。他也与郑振铎、杨树达、俞平伯、胡适之、孙楷第等名流相交,还多次观赏程砚秋、尚小云等名家京戏。更令人感叹的是,目加田诚对于买书充满热情,且相当注重古籍善本的搜求。当时的北平,书铺林立,文化活跃。到京第三天,目加田诚就有了买书的记录,可见其心情之迫不及待。10月23日这天,日记如此写道:“与小竹逛了宣武门的书铺。善本、残本时而可见。”
琉璃厂是目加田诚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是北平最为著名的书店和古玩字画店铺的集中地。10月27日,“下午,去了琉璃厂,一家名为翰文斋的书店善本很多,价格自也不菲”。又记:“去来薰阁,见到了陈杭。在商务印书馆过眼了《四部丛刊》零本的《鲒埼亭集》,十二元,下次想买了它。买了《越缦堂诗续集》,其诗自日记(乙亥以后)中所辑。又在两三家书铺只是问了问价,就去绒线胡同访问了竹田氏。四点半回家。”11月15日,“一个人去了隆福寺的东来阁。见书目上的《西厢记十则》已经卖掉了。又雇洋车到了琉璃厂(从隆福寺到琉璃厂两角钱)。在应该是叫作南山阁(?)的书店内见到二十二元的《王船山遗书》,与正在广告预定中的《船山遗书》(三十二元)相较内容较少。来薰阁亦有《西厢记十则》(十六元),眼下应当是追求经济宽裕的时期。在商务印书馆买下了先前看到没买的《鲒埼亭全集》(《四部丛刊》本,十二元。)”,“今天又在商务印书馆买了‘国学小丛书’的《浙东学派溯源》的小册子。很无聊。又在隆福寺的街边摊位上买了《廿一史弹词》与印刷本《绝妙好词笺》,为日后无聊时读”。1933年11月23日,“以世古堂(是极贫寒之店家也)有二十元大版《拍案惊奇》故,下午往琉璃厂,云已卖去。于来薰阁求日前所见《西厢记十则》,十五元”。1934年1月5日,“下午,前往琉璃厂,参观厂甸儿。购买王船山《读通鉴论》(五十钱)、《南渡录》(十六钱)和两个茶碗”。2月22日,“下午,俞君来,去了琉璃厂的厂甸儿,买了《浣纱记》和明版元曲零本(我跟着错买了《杀狗劝夫》)”。
1934年3月20日,目加田诚为九州帝大学生旅行团做导游,“基本每天都去琉璃厂。去了直隶书局的书库、德友堂的宋版零叶、隆福寺的书铺等很多地方。在古玩铺第一次感受到了宋瓷的美”。4月27日,“小川君来,同去琉璃厂,逛开明书局、直隶书局、来薰阁等。于来薰买《四库总目》(十元),于商务印书馆买《南唐二主词》《珠玉词》《小山词》”。8月11日,“下午,与小川、山室两君同去琉璃厂,去商务印书馆购买《黄仲则年谱》《全祖望年谱》《四部丛刊》本《草堂诗余》(此本系分类本,非分调本)以及在附近的书店买的活字本《红楼梦散套》。去来薰阁和群玉斋。在群玉斋看到《汉魏乐府广序》,有黄宗羲的序。售价六十元。看中的其他几本下次送来”。10月26日,“与小川君去琉璃厂,在商务印书馆买到《石遗室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