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与骨折风险的预防与管理

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就是骨骼变得疏松多孔,如同原本坚固的砖墙出现了许多缝隙和空洞。在正常情况下,骨骼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平衡中,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骨,破骨细胞负责吸收旧骨,两者协同运作,维持骨骼的强度与密度。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分泌减少,打破了这种平衡。雌激素原本对破骨细胞有抑制作用,它的缺失使得破骨细胞过度活跃,大量吸收骨质,而成骨细胞的功能相对滞后,新骨生成速度赶不上旧骨流失速度,骨骼中的矿物质,如钙、磷等逐渐流失,骨小梁变细、断裂,骨皮质变薄,整个骨骼结构变得脆弱不堪。
除了年龄和性别因素,生活方式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久坐不动,骨骼缺乏应有的机械刺激,成骨细胞就会“消极怠工”。过度吸烟会影响骨骼的血液循环,阻碍营养物质输送。酗酒则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饮食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也为骨质疏松“埋下伏笔”。
另外,一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加速骨质流失,引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后果及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最令人担忧的后果就是骨折,它会在不经意的日常活动中突然降临。轻微的咳嗽、弯腰捡东西、起床时用力过猛或跌倒等都可能导致椎体、髋部、腕部等部位骨折。其中,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患者起初只是感觉背部疼痛,被误以为是腰肌劳损。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