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作者 彭雷
发表于 2025年2月

什么是计算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时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的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首先提出计算思维这个概念,她将其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此之后,计算思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其重要性。在人们看来,计算思维建立在计算和建模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人们利用计算机处理无法由单人完成的系统设计、问题求解等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运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抽象、逻辑推理和算法设计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其核心是将问题抽象为计算机可计算的形式,并运用算法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虽然计算思维是利用计算机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但它不局限于计算机领域,而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数学、工程、艺术、经济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

为什么要培养计算思维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思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具备计算思维的人不仅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找到解决方案,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与此同时,在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信息安全与道德、简单的编程与算法等,这些内容与计算思维紧密相连,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思维基础。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