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初步思考
作者 刘陈杰
发表于 2025年2月
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图/IC

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意义重大,科技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稳健可持续的资产负债表,改革空间也需要稳健的经济增长环境,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时间、耐心和更大的政策支持。居民、企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对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居民、企业、地方政府三部门的经济行为更为谨慎,其中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更多储蓄行为,企业投资谨慎而更注重自由现金流安全,地方政府注重化解风险而降低主动投资。适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能力,鼓励企业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增强地方政府能动性、进一步降低债务压力可能成为改善三部门资产负债表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势头,时间换取空间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居民、企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现状和结构性变化入手,深入分析近年来三部门资产负债表影响因素,并提出初步政策建议。

一、居民、企业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居民资产负债表主要受房地产、权益市场影响,居民行为偏向更为谨慎。居民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部分,2022年的数据显示,住房占比最高(47.4%),存款(23.1%,较2019年提高3.6个百分点)、股票及股权(9.6%,较2019年降低20个百分点)次之。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系列书籍,居民部门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部分,2022年非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50.9%,其中主要是住房(占比47.4%),汽车占比2.9%。金融资产占比49.2%,主要集中在股票及股权(9.6%,包含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及最终属于居民部门的企业部门权益)、存款(23.1%,含公积金存款和理财)。

表1: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2022年)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制表:张玲

表2:中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2022年)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

居民负债占总资产比重14.6%(2022年),较2019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整体杠杆率最近几年逐步抬升。

房价调整引发住房资产重估是居民部门资产压力的主要原因,居民部门住房贷款意愿下降、存款意愿提升。权益市场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居民部门资产端缩水。当资产端增速小于负债端时,居民部门净资产缩水,居民部门目标可能从追求收益最大化转为债务最小化。由此导致居民部门适度减少消费,而由于居民部门的消费对应企业部门的收入,居民减少支出导致企业收入减少,从而企业通过减少工资或裁员等方式导致居民部门收入减少,导致居民部门资产端进一步受损,这一过程主要是居民住房、股票和股权资产价格下滑触发引起,居民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更为偏向谨慎。

非金融企业资产端收缩,贷款和投资需求放缓。非金融企业部门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50.4%)和存货(4%)。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依据经济普查数据估算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资产、总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并对分行业的资产和负债分项进行估算,汇总成非金融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2022年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资产中,非金融资产占比54.4%,其中固定资产50.4%(包括厂房、设备等),存货占比4%。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45.6%,包括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其他未列入上述科目的记为其他金融资产。可估算的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最高达16.7%(较2019年高6.7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占总资产比重99%(较2019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贷款(32.8%,较2019年提高14.1个百分点)。

居民部门的支出会形成企业部门的收入,居民部门消费行为更为谨慎,带动企业资产端收缩,贷款和投资需求放缓。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变化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方面,居民部门减少借贷和支出,导致企业部门收入减少,资产端缩水,从数据来看,居民部门的消费和支出对应企业部门的收入和存款,因此居民贷款增速和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速拟合度较高,尤其是经济大省和高杠杆省份更依赖房地产。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