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全面振兴规划近日出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下称《规划》),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
《规划》部署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九个方面34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三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四是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五是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六是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七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进农民福祉;八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九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对《规划》进行解读时表示,乡村治理持续深化,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各种新变化。还应该看到,中国农业基础总体上仍然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还有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严守耕地红线,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结构
严守耕地红线、统筹优化城乡发展布局被放在了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的首位。
数据显示,中国耕地面积在2021年以来实现了连续三年净增加,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29亿亩,守住了18亿亩的红线。但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耕地占用和补充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耕地大量转为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些地方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的冲突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整补散甚至弄虚作假等问题。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类未批先建、违规批地问题时有发生,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屡禁不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等等。
《规划》指出,统筹优化城乡发展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科学编制实施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耕地保护,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有序恢复耕地,逐步补足耕地保护任务缺口。
《规划》还提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绘制全国耕地种植用途“一张图”。
优化乡村功能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加强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筑牢“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保留乡村景观特色,赓续农耕文明。
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不能建立在乡村凋敝和衰败的基础上,乡村的全面振兴也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和支持。《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路径。
此次《规划》也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出了重点部署。《规划》明确,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实现城乡融合最关键的就是要破除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机制障碍。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政治因素,长期以来,中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是二元的,这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需要到外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告诉《财经》记者,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政策以重城轻乡为特征,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土地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安排主要以城市发展为主,各种资源主要向城市集中,各种利益的分配也更倾向于城市,乡村的发展受限,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农民的利益得不到较好保障,结果就是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衰败。
此次《规划》明确,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人才、技术等要素规范有序向乡村流动。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中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建设。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推动县域产业协同发展,以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引导县域产业集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