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与本田短暂的合并计划戛然而止。
2月13日,双方联合声明宣布,在全球汽车行业加速电气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因未能在统合比例和管理架构上达成一致,为保证各自决策和执行效率,中止合并商讨。毫无疑问,这对双方应对市场竞争压力都是一次重大挫折。
2024年12月,本田、日产与三菱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同探讨整合事宜。谈判初步设想由本田和日产成立控股公司,两家公司作为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电气化与智能化战略,并在2025年6月前达成最终协议。
如果合并成功,这将缔造一个“年营收超30万亿日元(约1.39万亿元人民币)、年销量达800万辆”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公司,仅次于大众与丰田。然而,短短52天后,这一计划宣告破裂。
这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毕竟两家公司都有较强的需求,在资本、效率、技术上充实自己以便应对特斯拉和比亚迪们的挑战。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高级董事青山悟对《财经》分析称,本田可以维持现状,这在短期内是可以接受的,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构成挑战;由于重组和销售业绩不佳,日产将面临困难,特别是在北美市场。
日产或将重新寻找合作伙伴,而失败的谈判同时折射出整个日系汽车工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集体焦虑。
2020年-2024年日产及本田在全球及中国市场销量表现

巨大分歧:合并后,谁来当家?
梳理谈判破裂的根本原因,不难发现统合比例与管理权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日产汽车方面表示,在双方讨论业务整合结构时,考虑过各种方案。其中,本田汽车提议将结构从建立一家联合控股公司(本田汽车将根据谅解备忘录中最初的联合股份转让任命大多数董事和首席执行官)改为本田汽车作为母公司,日产通过股份交换作为子公司的结构。
就在过去的52天内,围绕双方的合并商讨,外部多有讨论。有不具名日产人士对媒体表示,期望谈判别破裂,但进展艰难。另有本田人士回应称,日产缺乏紧迫感,本田也缺乏余力继续谈判。
本田提出了收购日产并成为其母公司的想法,据称该计划在日产内部遭到了强烈反对。仅就市值和经营业绩而言,两家公司谈判若想做到完全对等,乃至股权均分,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青山悟对《财经》表示,双方的联盟(若成功)有助于缩小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差距,但若(合并带来的)规模化失败,恐怕仍会面临传统汽车制造商的风险。
有媒体报道称,如果日产和本田的统合经营谈判破裂,日产将不得不与其他企业合作。担心日产汽车倒闭的日本政府人士已经开始进行幕后活动。
合作的僵局也并非只是双方的问题,早前日本政府就推动双方促成合作,希望以此建立一支“冠军队伍”。
2020年,日本担心全球电动化进程加快,日本油车逐渐失去优势,因此希望促成日产和本田的联合。然而,这一合并计划当时更多是政府的一厢情愿,目的是利用本田较强的盈利能力来带动日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