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风雅
作者 江舟
发表于 2025年4月

倪文节曾说:“松声、涧声、山禽声、野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也,

而读书声为最。”琴棋书画,怡情山水历来被视作风雅之举,

然而与读书相比,仍稍逊一筹。宋代诗人黄山谷也这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所以昔人常言:读书不独能变化气质,而且还能养人精神。

读书,最大的功效在于能暂时离开现实的景况,而进入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在那里可以找到自己希望结交的朋友,求得心灵之沟通,感情之共鸣。可以了解外边的世界有多广,有多宽,给自己的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

南宋末年,浙江有一寒士许棐,甚爱读书。他在住屋四周种了梅花,自号梅屋。屋中悬苏东坡、白乐天像,心中崇敬这两位旷达风流的雅士。虽家道贫穷,却以读书爱书为自豪。在《梅屋书目》的自序中,他写道:“余贫喜书,旧积千余卷,今倍之,未足也。肆有新刊,知无不市;人有奇编,见无不录,故环室皆书也。或曰:‘嗜书好货均为一贪,食书而饥,不若食货而饱;贪书而劳,不若食货而逸。人生不百年,何自苦如此?’答曰:‘今人予不知之,自古不义而富贵者,书中略可考也,竟何如哉?予少安于贫,壮乐于贫,老忘于贫,人不鄙夷予之贫,鬼不揶揄予之贫,书之赐也。

本文刊登于《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