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内容—生态:媒体融合背景下新科技的创新实践与共生愿景
作者 赵飞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步引领着社会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作为信息传递与文化建设的关键阵地,传媒行业理应积极拥抱新科技,就新时期技术如何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传统媒体需要从夯实主导权力、创新内容生态、重视用户连接等具体层面实现战术突围;从载体优化、渠道延伸、文化弘扬等宏观层面擘画战略框架。在具体的实践中,媒体则应在聚焦用户需求、加强人机协作的同时促进主体联动、拓展传播渠道,以此为基础服务社会需求、促进场景交融,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新科技 媒体融合 传媒生态 共生愿景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等要求。文件的出台为传媒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导,促进了媒体融合向媒体深度融合的加速转型。为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与时代发展需求,传媒行业有必要在困难攻坚和宏观布局这两个维度上深化战略审思,以此为基础合理构建新科技赋能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破局与攻坚:以新科技助力媒体实现战术突围

理解和解决横亘在媒体发展道路上的现实问题是传媒行业持续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媒体深度融合这一重大目标达成的先决条件。媒体融合的战术突围需从舆论层面、行业层面、资源整合等多维度切入,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

1.舆论层面:直面话语失据之困,重塑信息传播主导力。当前,各类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凭借个性化、创新性的用户服务模式大量收割用户注意力,极大改变了用户的知识信息获取习惯,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愈发复杂的舆论环境成为割裂社会共识、加深圈层鸿沟和群体对立冲突、加剧社会不信任感的主要原因,干扰了正常的舆论环境,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舆论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给社会风险应对和社会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新科技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传统媒体突破既有困境谋求自身发展、探索媒体深度融合路径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有效契机。例如,2024年央视频在台风“摩羯”登陆前夕运用虚幻引擎、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台风避险手册”,将枯燥的数据、图表转化成了拟真、动态的台风场景,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好评。这样的科技表现手法不仅可以增强信息传播效果,还能提升用户对媒体的信任感,进一步稳固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的权威地位。

2.行业层面:扭转用户流失之危,重建信息传受关系网。在互联网与新兴媒体平台日渐兴起的当下,用户流失成为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科技的介入为传统媒体依托技术优势创新传播方式提供了契机,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一方面积极探索网络订阅、自媒体转发、社交媒体互动等新型传播方式,重建用户链接、实现盈利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基础稳固后将富余的资源与技术投入媒体深度融合中,探索更为多元的传播模式和盈利手段。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研发的“大象智推”算法为例,该系统通过搭建用户标签体系和内容标签体系,实现了个性化内容推荐。借助“大象智推”项目,河南广电不仅成功提升了用户忠诚度,也创造了更多的商业契机和收入来源,为传统媒体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积累了本钱。这一案例展示了智能媒体在用户关系网络建设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媒体机构破解媒体融合进程中的用户流失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3.资源整合:破解内容生产之弊,重构传媒服务生态链。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倡导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展开融合。十余年来,各级媒体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吸纳新型媒体在体制构建、技术应用层面的理念及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内容服务方面,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仍然不够,相对单一的服务模式与内容呈现方式难以充分激活受众的文化想象和深度情感体验。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媒介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活力有望在技术的加持下被重新激发。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