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PPP新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融资的“面纱”
作者 高庆普 张佳迪
发表于 2025年4月

高速公路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融资始终备受关注。然而,高速公路因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给传统的政府主导投融资模式带来了重重困难。随着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的出现,高速公路投融资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PPP新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融资的优点

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通常依赖政府财政拨款或地方债务融资,这不仅加重了公共财政负担,还容易引发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使政府得以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其他亟须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此外,PPP模式依据合同安排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确保社会资本方始终关注效益与成本的平衡,从而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设效率。在PPP模式中,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进行科学规划引导以及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始终符合公共需求。反观社会资本方,则是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全面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运营水平。

有效分担风险,降低项目不确定性。在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不确定性风险。而PPP模式凭借合理的分配机制,能够将风险分摊给最具管理经验与能力的一方。在合同设计环节,通过明晰双方的权责利关系,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冲突,同时激励各方履约,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行。

PPP新模式下高速公路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风险分配机制尚待完善。在合同中,社会资本方需要承担土地征用、施工延误以及政策变化等不可控风险。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项目各方对风险的性质和影响范围缺乏深入认知,致使风险分担安排不够合理。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