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印章审计的要点与控制措施
作者 周庆
发表于 2025年4月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其生产经营活动日益频繁且日趋复杂。为了有效应对其中的挑战,企业应当着力提高印章审计工作的水平。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特优势,是推进审计治理体系和审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围绕企业印章审计要点进行分析,旨在填补印章审计管理漏洞,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印章审计的关注要点

企业印章的审前分类。企业印章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划分,印章可分为董事会印章、部门公章、合同专用章等;按照形态划分,印章可分为实物印章和电子印章。因此,在审前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印章进行梳理与分类,以便明确印章使用范围和权限,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企业印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在印章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没有按照制度要求落实而导致的制度执行风险问题。具体而言,审计人员要依据国家、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要求,重点审视印章管理相关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检查企业是否已建立完善印章内控管理体系,是否明确了印章管理的工作流程,并且是否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印章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

企业印章持有情况。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重点核查是否存在未经正式批准,擅自刻制印章的违规行为。同时,还要检查是否存在部门、临时性项目部门已撤销,但其印章仍在使用,以及未按照制度要求上交、封存或销毁的情况。为此,应通过开展企业印章的清查盘点工作,全面梳理企业(部门)持有印章情况,详细记录印章的名称、类别等信息,确保对企业印章的持有情况“底数清、情况明”。

企业印章保管情况。审计人员应当留意,企业在印章保管人员发生变动时,是否妥善办理移交手续。如果印章管理人员因事务繁忙、生病或休假等原因不在岗,是否已经得到企业或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意,并指定他人代管印章,同时做好交接工作。此外,还要关注是否实行了管印人员登记备案制度,以确保责任可追溯。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