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良资产会计处理策略
作者 朱敬国
发表于 2025年4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不良资产,即那些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其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对企业的稳定运营与长远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不良资产可能包括长期积压的存货、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技术落后或损坏严重的固定资产,以及失去价值的无形资产等。这些不良资产不仅大量占用着企业宝贵的资源,导致资产运作效率低下,还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如何采取科学且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有效应对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深入剖析当前企业不良资产会计处理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导致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因素

治理不当。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在于为投资者或股东创造更多价值,这一价值创造过程离不开投资者资金支持和明确经营目标的设定。然而,部分企业仍深陷出资不实与管控人身份界定模糊的泥潭,这些问题的存在如同暗礁,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更为严峻的是,产权界定不明晰,致使管理层迷失企业监管之舵,严重挫伤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股东监管长期处于空白地带,导致企业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难以有效建立,严重阻碍着企业经营的高效运转。经营目标模糊、激励机制阙如、约束机制疲软,加之市场营销策略无力,使得不良资产的产生和累积俨然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外部环境恶化。企业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不良资产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外部法律环境带来的间接影响也需要重点分析。目前,担保法律体系漏洞问题为关联企业间的违规担保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类行为可谓屡见不鲜。例如,某集团在实施并购策略之后,由于过度扩张和财务杠杆的使用背上了巨额债务。在此背景下,法人代表可能会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做主提供相应的债务担保,从而使企业潜在负债变得难以预测。

企业不良资产

会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积极落实债权实物化。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