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消费潜能稳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作者 马思超
发表于 2025年4月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提振消费”由此成为202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领域的高频词。

据悉,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也将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强信心、提品质、促升级”主线,和“全球新品首发地、国潮消费策源地、服务消费标杆地”目标,推出近30项具体举措,在文娱、旅游、体育、美丽健康、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着力推动消费体验提升。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五子”联动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推动市场繁荣、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北京市发挥首都优势,把握消费新趋势,以“首善标准”稳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消费场景扩容升级,消费规模继续扩大,新消费模式表现活跃。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新增17家大型商业设施,商业面积超150万平方米;新引进首店960家,比2023年增加14家。离境退税商店达到1147家,稳居全国首位。新消费模式成长迅速,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4成,即时零售模式发展势头较好,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业态通过公共网络合计实现的零售额增长9.4%,比2023年提高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品消费新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1—2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商品、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额分别增长32.7%、29.2%、8.0%、9.2%。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1%和20.8%,反映出消费者对品质生活和绿色消费的追求。

持续完善优化消费环境是提升消费体验的关键举措。2024年,北京市建立演出、赛事、会展等大型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审批办理时限压缩超80%。1.5万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1147家,居全国城市之首。同时,北京市鼓励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大模型赋能,支持在商场、景区、文化空间创新构建可感知可体验的数字消费场景,培育特色直播电商基地,打造数字消费新标杆。科技与消费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消费的便利性,更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消费体验,让消费成为一种享受。

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北京市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北京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世界500强企业总量、服务业增加值、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国际国内航班直达城市数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

展望未来,伴随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北京的消费品质将进一步提升,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北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市场繁荣。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