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具有优化和发展供应链的能动作用,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帮助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和各个物流企业为主要参与主体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但目前,供应链金融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不足以及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加大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出台针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特点的法律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为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分工的机制也随之出现新的变化。很多产品的生产链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协作,国际贸易发展促使资金流在全球重新配置,催生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可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其次,供应链自身的发展需求。全球各相关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销售等环节都存在着资金支出与收入的时间差,导致企业资金缺口和现金流的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生产经营,需要更多的金融手段来优化资金流。此外,受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尤其是供应链中中小企业因自身信用级别低、抵押担保物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因素,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而核心企业又常常将资金压力转嫁,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的紧张,发展举步维艰。
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核心企业能更好地协调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动,巩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其次,对中小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能有效解决其融资难题,为其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使其能够专注于业务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丰富了业务种类,降低了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供应链的交易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批量开展业务,提高资金投放的准确性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