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控制策略
作者 张洪培
发表于 2025年4月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工程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造价审核的效率与精准度逐渐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关注点。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审核工作质量,而审核工作质量又影响了投资决策与经济效益。

审核过程中,常见的工程量计算误差、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合同条款争议,已成为影响项目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优化审核质量,并制订系统控制策略,进一步夯实工程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难点

在设计阶段,工程建设图纸中可能存在尺寸标注不全、细节说明不足或施工工艺未明确等问题,容易导致工程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不一致。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条件变化或设计变更,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可能与最初设计方案产生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给审核人员的工程量核对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增加了审核的复杂程度。不同造价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计算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工程量计算标准不统一,甚至引发争议。

定额价格作为造价核算的基础,通常滞后于市场价格的变化,无法及时反映出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的波动。当市场价格发生显著变化时,定额价格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可能扩大,导致审核数据的参考价值下降。特别是在材料供应链复杂、劳动力成本差异显著的区域,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定额标准的滞后性和对区域实际情况适应性不足,使得审核人员在造价评估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审核难度。

合同条款不明确是影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常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规定不详细或表述含糊,容易引发审核过程中对条款解释的分歧。工程计价方式、变更处理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安排等条款的不清晰,可能对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产生直接影响。若合同中未明确说明某些特殊项目的计价依据或范围,施工方和审核方之间可能在造价认定上产生较大分歧。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