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 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近期,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全网,不仅票房破百亿,更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哪吒从“魔童”到“英雄”的蜕变,也看到了敖丙在家庭期望与自我认同之间的艰难抉择。贯穿电影始终的不只是他们的成长,还有他们父母的爱与育的亲情课题。它用生动的电影叙事,叩问每个观看电影的家长:当孩子不够完美时,你是否还会无条件爱他?
从“魔童”到“英雄”,
用爱浇灌的蜕变
哪吒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视为异类。他眼眶乌黑、双手插兜、面带坏笑,以及“魔丸”转世的身份,都让陈塘关的百姓对他投以“魔童”的标签,唯恐避之不及。那句“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台词,实则是他面对群体疏离时,筑起的一道心理防线。一个被世人以偏见看待的孩子,往往会以加倍的“离经叛道”来确认自我价值。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被视为“魔童”的儿子,李靖夫妇以不灭的温情,为哪吒筑起一座爱的避风港。李靖说:“此生虽短,但希望他将来不背妖怪的骂名,得找个好老师,让他走正道。”于是,夫妻俩给哪吒找来太乙真人当师父,希望帮助他早日用行动打破“魔童”的预言。哪吒是“魔丸”,三年之期一到,天劫就会降临,夺取其性命。为救爱子,李靖甘愿舍身,恳求太乙真人赐下换命符,打算与子换命。
殷夫人也同样用她无私的母爱温暖着哪吒。每次归家,她总伴其左右,无论是踢毽子的欢声笑语,还是深夜里的促膝长谈,都是她对孩子无尽的呵护与陪伴。她没有埋怨哪吒是“魔丸”转世,而是用爱引导哪吒,以一种包容和接纳的态度,鼓励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
在电影的后半段,殷夫人不顾针刺之痛,在化为仙丹的最后一刻,紧紧拥抱住哪吒,用生命诠释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正是这份沉甸甸的爱,让哪吒在灵魂的洗礼中完成自我超越,从“魔童”华丽蜕变为“英雄”,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