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全球大约10%的育龄期女性会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痛经、不孕、月经改变”等症状就诊从而发现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范围较为广泛,容易复发,因此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该病应该按照慢性病的治疗原则,需要临床长期管理至绝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病因
简单来说,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应该待在子宫里的子宫内膜组织长到了子宫以外的地方,最常见的地方是卵巢,其次是脏腹膜、膀胱等,甚至手臂、大腿等也可受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以暂缓疾病发展。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剖宫产率的增高、人工流产及宫腔镜操作增多有一定的关系。目前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种植学说 该学说认为异位内膜来源于子宫内膜组织,通过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等转移到子宫腔以外从而发生病变。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该学说认为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在受到卵巢分泌的激素或经血及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后,被激活转化成为子宫内膜样组织。
诱导学说 种植的内膜释放化学物质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组织。
遗传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遗传有关,还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免疫与炎症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免疫调节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患者的腹腔内液含有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等。这些物质会促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继续生长,同时引起疼痛和不孕。
其他因素 在位子宫内膜的生物学特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决定因素,局部微环境是影响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哪些表现
腹痛 腹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①痛经: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有27%~40%的患者可能无痛经表现;② 慢性盆腔痛: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的盆腔痛,经期时可能会加重;③性交痛:常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月经来潮前疼痛最明显;④急腹痛:当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会引起突发剧烈腹痛,常见于有性生活或腹压增加的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