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十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皮山农场迎来一位特殊的报到者。彼时记者初见王志强时,这位新晋公务员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提着公文包走向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入职首日的手足无措尚未褪去。如今记者再次联络时,他正俯身指导职工填写土地确权登记表,服务群众沉稳周全,已然在岗位上独当一面。
四年前,王志强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背着行囊跨越三千公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从打通红枣销路到引进“跑步鸡”,从化解田间纠纷到试种沙漠红薯,他用专业知识与实干精神,在边疆热土上写下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先后被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励志青年”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志愿服务期满后,王志强通过兵团专项招录政策,考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公务员,从此扎根边疆。
“趁年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翻开王志强磨损的笔记本,扉页上的誓言依然清晰。这句承诺,不仅让他在戈壁的风沙中坚持了下来,更让他在基层的琐碎与挑战中,淬炼出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服务“三农”的赤子之心。
从“动物迷”到“创业达人”,为奉献西部筑基
王志强自幼痴迷动物,家中宛如小型动物园,蛇、蜥蜴、捕鸟蛛等“非常规宠物”占据了他的童年。高考后,他毫不犹豫报考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系统学习养殖技术。大学期间,他敏锐发现学校实验动物供应短缺的商机,大二便创办养殖场,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提供实验动物,并带动周边两户贫困户增收。2018年,王志强牵头的农业项目获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这段经历不仅为他积累了创业经验,更让他意识到产业对脱贫的关键作用。

“专业是工具,乡村振兴需要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2021年,他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将美丽而又神奇的西部带进了他的视野。“趁自己还年轻,去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我的价值和梦想,西部计划给了我一个追求梦想的实践机会。”他响应号召,跨越三千公里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四十七团,开始了他的西部乡村振兴实践。
兵团是什么?那时在王志强心中,兵团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在前往新疆的途中,他心怀忐忑,设想着自己去的地方究竟会是什么样?王志强被分到四十七团七连,位于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旁,这里四周沙漠环绕,是伟大的“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为主要内涵的老兵精神的发源地,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解放和田的第一站。
王志强不怕条件艰苦,主动适应环境,只是由于气候干燥、水土不服、长期户外日晒,脸上开始长脓包,“一个接一个长,脸上没有一块皮肤没长过”。他去医院试过各种治疗,西药、中药、激光治疗,内服、外用的都没有起色,最后只能往脓包里打消炎针,直至现在脸上还有明显的痘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