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金 爱心筑梦,志愿同行
作者 赵汉琪
发表于 2025年4月
刘爱金(左)慰问环卫工人

在山东临沂,无论是助老、助学、助残、助农,在很多需要帮助的角落,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就是临沂市青联委员,罗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青协”)党支部书记、会长刘爱金。

作为罗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领头雁”,刘爱金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领一群人作奉献,用爱温暖这座城。“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刘爱金说,“我将持续凝聚公益力量,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根植于心”。

从个人善举到团队领航

刘爱金出生于山东临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普通人。刘爱金自幼便受父母教导要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也形成了淳朴的道德品质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临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革命老区,伟大的沂蒙精神就孕育于此。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使得临沂成为一个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城市。在这样的环境中,刘爱金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并逐渐形成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性格。

大学毕业后,刘爱金选择回到家乡临沂工作一家国企工作,后来又到一家金融公司担任业务经理。他还记得,初次接触志愿服务是在2007年。那时罗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刚刚成立,工作刚刚稳定的他在那段时间结识了一些朋友,看到他们经常自掏腰包捐款捐物,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的老人和孩子们。“我那时才知道,这种行为叫志愿服务,这个群体叫志愿者。”刘爱金了解到,他们中有的是打工族,有的做小买卖,有的倒了数班公交车才赶到,有的骑着自行车远道而来,“从他们的穿着打扮看,基本是普通百姓,甚至有些看起来自身也不富裕”。

敬意从刘爱金心底油然而生。“志愿者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背景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献爱心。”从那时起,他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当然,在多年的公益道路上,刘爱金遇到了不少困难和身边人的不理解。“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时我也很恼火,心想你不参加公益就罢了,何必说些风凉话。”后来他逐渐学会耐心地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做公益,还试着带着家人一起参加活动。当在公益活动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和收获,家人们也逐渐理解和支持他了。

多年来,罗庄区的志愿者队伍经历了不断的更迭,既有许多人因各种原因陆续离开,也有众多新志愿者的加入,如同一茬接一茬的庄稼,不断更替。随着志愿服务的持续深入,刘爱金发现,部分志愿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规范管理,志愿服务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一现状,刘爱金深感必须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只有如此,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从基础做起,逐步完善申请注册流程,整合团队资源,逐渐壮大了青协的队伍。“罗庄区青协从最初寥寥数人,到如今成百上千,逐渐获得了公众的信赖与支持。”

自2021年被推选为罗庄区青协会长以来,刘爱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他的带领下,罗庄区青协的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在全市志愿团队中脱颖而出。

为困境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一个独立的房间、一张宁静的书桌、一张舒适的单人床以及一套全新的衣柜……这些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可能是基本的学习与生活设施,然而对于困境儿童来说,却成为难以触及的愿望。

自2020年6月起,依据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联、山东省青基会联合全面启动的“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刘爱金带领团队不辞劳苦,走村串户深入调研,针对贫困家庭中缺乏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逐一建档立卡,并有计划、分步骤地为他们改建“希望小屋”。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