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 倾情逐梦苏里格
作者 南洁 拓婷婷 俞影
发表于 2025年4月

“能在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工作,这是我的幸运。能在苏里格气田打造一座现代化绿色数智天然气处理厂,这是我和83名六处人的共同梦想。‘宁舍一身寒,换得万家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内蒙古乌审旗驻地企业共青团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苏里格第六天然气处理厂负责人发自内心的发言,赢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黑框眼镜下紧蹙的双眉、斩钉截铁的铿锵话语,都折射出这位重点工程参建者的不屈意志。

黝黑、干练、低调,话不多,开口便是西北汉子声线的粗犷与豪迈。他是李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苏里格第六天然气处理厂厂长、党支部副书记。暮色浸染毛乌素沙漠,天然气脱烃脱水装置、压缩机房、集配气管道在处理厂中央控制室的大屏上蜿蜒流转,宛若跃动的生命线。李希的目光掠过实时跳动的外输气量,耳畔交织着对讲机的应答声。恍惚间,那个曾饮风咽沙攻关项目建设的青年,已与苏里格气田的脉搏共同奔涌了十四载。

精研现场,夯实建设根基

他是“80后”,是伴随祖国改革开放成长和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别人都往繁华去,他却偏到荒漠来。2011年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李希怀揣“开发苏里格,建设大气田”的赤诚之心,一头扎进毛乌素的沙海。两年时间里,坚实的脚印踏出闪光的足迹,他先后参与苏西500立方米/天气田采出水处理回注站项目、17亿立方米/年集输能力的苏6-1集气干线工程建设。730天,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他奋斗的身影和无悔的青春。

随着低碳能源天然气的广泛应用,2013年,苏里格气田为实现280亿立方米的开发规模,配套苏东南、苏中区块开发,需要建设第六座50亿立方米/年处理能力的天然气处理厂。有项目建设经验的李希一马当先,被抽调负责该项目建设工作。面对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到底该怎么弄?被委以重任是荣誉,但李希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当年建设当年要投运,从无到有,时间紧、任务重,谈何容易。他白天忙碌现场,晚上挑灯夜战,甚至在梦里都离不开工作的影子。

李希现场查看处理厂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春季动工,一间彩板房,半屋黄沙飞,白天烈日灼灼,晚上寒风习习。联合设计、技术交流、施工图审查、投产方案编制、施工组织管理、竣工验收和投产环环相扣,解决建设中的“疑难杂症”是他的头等大事。他坚持每天提前1小时抵达建设现场,一去便扎进钢铁森林里穿梭忙碌。披星而出,戴月而归,白天施工质量把控,晚上开会优化组织,半夜研究方案全面复盘,嘴角起了皮,眼里熬出了红血丝,黝黑的脸庞上安全帽带留下的白印子格外显眼,渐渐泛白的红工衣也遮掩不了凝结的白色汗渍。

密密麻麻的流程图,放大了再放大,深夜电脑上“爬”软件,选择一个模型,得不到实际验证;调整一个参数,没效果;选择一个变量边界,结果不收敛。沙漠里的夜总是异乎寻常的安静,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心跳。一个小问题破解后,李希的心跳会因为兴奋而加快。可前面还有无数个难题等待破解,答案是什么?站在窗前,望着闪烁的星辰,没有人能告诉他。一片漆黑中,只有自己在不断摸索前行,像愚公、像精卫。书桌上堆成小山头的参考书、敲击键盘时咔咔的声响,电脑屏幕泛出的白光。一个又一个夜晚,时间流逝,李希在它们的陪伴下一点点建造着一套由数字、公式组成的工艺设备。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