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岁哪咤,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动画的实力。2019年,“他”顶着黑眼圈、走路歪歪扭扭的闯入大众视野;2025年,“他”直接捅破了国漫天花板,实现了“逆天改命”。两部《哪咤》的总票房加起来超过了100亿元。
从弑父到弑神,导演饺子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生而为凡,却偏要逆风翻盘!”
他与哪咤“死磕”5年,用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打破了观众对“国漫不行”的偏见。正如哪咤一样,饺子用行动证明:不认命,就是他的命!
1 弃医从漫
《哪咤》的爆火,离不开他1600天的蛰伏和弃医从漫的决心。从待业青年到问鼎中国影史,他从不给自己留后路。
饺子,原名杨宇,从小就热爱动漫的他,1999年被华西医科大学录取。大三下半学期,他无意中接触三维动画软件MAYA,惊觉动画的创作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复杂,哪怕没有经受科班训练,也可以创造出好的作品。幼年的理想重新萌芽,他投身于花花绿绿的动画世界中无法自拔。此刻,他意识到:人生只活一次,不如选自己热爱的。
大学毕业后,饺子本应按部就班地进入医院成为一名医生。但他偏不!
2005年,饺子彻底放弃了苦读4年的医学专业,到一家广告公司成了一名动画师。然而,商业化的需求限制了饺子对动画世界的摸索与想象:这并不是自己想做的动漫。一年后,他辞去工作,一头扎进自己的动画世界里。他放弃了香饽饽一般的铁饭碗,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在孤注一掷的3年里,他只能“啃老”。为了制作动画,没有任何收入的饺子,只能依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每天过着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的日子。在消费方面,饺子能省就省。衣服基本没买过新的;食物都是超市特价菜,以素食为主,难见荤菜;住的是父母在成都买的二手,每月700多的按揭款占了饺子家一半的支出。闲暇的时间里,饺子听评书、音乐,看电影、动漫,偶尔玩玩游戏,全是最低廉的娱乐消费。他的家里甚至连网线都没牵,要上网就去朋友家,这样既减少了娱乐时间和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还保证了用于动画制作电脑系统的稳定性。

从人人景仰的名校毕业生到剑走偏锋的动画新人,饺子走上了一条不被世俗理解的道路。“我的经历雷到了一大片人,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搞动画,饿着肚子做短片,在别人眼里简直‘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