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零食打败正餐
作者 高琦
发表于 2025年4月

一份综合性政府报告显示,在2008年之前的30年里,美国人均每日零食摄入量不断增加,成年人每天吃零食的比例从59%上升至90%;在同一项研究的最新版本中,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再次上升,达到95%。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至少吃三种零食。2024年,大型国际零食集团“亿滋国际”与美国哈里斯民意调查机构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的消费者更喜欢吃零食,而不是传统的正餐。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明显更倾向于不吃正餐,他们选择离开餐桌,靠断断续续吃零食来维持一整天。早、午和晚餐曾经是美国的国民节拍器,现在,它们已经从必选项变成了可选项。美国人的饮食生活已被改写,变成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样子。

小吃和零食早在一日三餐成为主流之前就存在了。如今的零食热潮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是当时文化和经济两大趋势碰撞的产物。那时,里根政府放宽了对电视广告的限制,自此,周日早上可以随意播放由卡通人物代言的高糖麦片广告。

与此同时,人们花在厨房里的时间逐渐减少。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开始成群结队地加入劳动力大军。孩子们放学后更有可能独自待在家里。富裕的家庭会让孩子参加至少一项课外活动,这些活动的大量出现是为了让孩子们课后有事可做,以及为之后进入高等院校作准备。父母们开始鼓励自己的孩子吃零食,以确保他们在忙碌的一天里摄入足够的能量。1983年,汽车杯托问世,之后,提供“得来速”服务的餐厅人气飙升。

在美国家庭用时间换取金钱的同时,零食行业找到了满足人们需求的新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地推出更诱人的新产品,阿比盖尔·卡罗尔在《一日三餐:美国饮食的发明》一书中指出了这一点。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