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作者 纳豆
发表于 2025年4月

为人父母,只有学会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才能养育出一个能量满满、活力四射的孩子。

一、总在小事上问责是一种“霸凌”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坐地铁。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晕车吐了。妈妈态度虽然温柔,但却叨叨了这个小朋友一路:干嘛不吃早饭呀,空腹喝饮料,能不吐吗?妈妈能害你吗?以后就得听大人的话!这会儿知道难受了,那也没办法,只能忍着点儿呗……

表面上,这位妈妈是在教育孩子,但说出来的每一句,其实都是在“满足自己”。也许,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她在小事儿上的问责、指导,会在不经意间吸食孩子的能量。时间一长,就会对孩子形成一种精神上的“霸凌”。

而生活中,还有一种更隐蔽的霸凌方式。那就是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打着关心的名义,去打扰孩子。特别是在遇到孩子看书、做作业、复习的时候,会经常推开孩子的房门,去问:你饿了吗?你渴不渴?累不累呀?……

这种“没话找话”,看似是关心,但却是一种无意识的打扰,会在不经意间破坏掉孩子的专注力。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还讲过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有次,她和朋友约了亲子局。从落座开始,朋友就开始温柔地提醒孩子:你要把餐布铺在自己桌子上,然后盖住大腿,这样能防止汤汁溅到身上。筷子要往上拿一点点,不然你用着不方便。拿勺子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敲桌子,也不要敲杯子,发出声音不礼貌。

后来,男孩有些忍无可忍,就冲朋友大喊:“你很烦呢!”而这位妈妈,却依然平心静气地“教育”孩子:“我怎么烦啦?你怎么跟妈妈说话呢……”

或许,你这位妈妈没像其他家长一样,遇事儿就疾言厉色。

本文刊登于《好日子》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