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板硬扛沃尔玛
作者 赵晓晓
发表于 2025年4月

沃尔玛被商务部约谈了。

起因是美国白宫决定将对华加征关税从10%提升至20%后,沃尔玛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在每轮关税调整中降价10%,主要针对厨具和服装的供应商,这是沃尔玛在中国采购的主要品类。相当于沃尔玛将全部新增关税成本转嫁至中国供应商。

沃尔玛旗下主要有3大业务部门,即沃尔玛美国、沃尔玛国际和山姆。降价这件事只针对沃尔玛美国的业务,它在中国的业务不受影响。

这次降价遭到中国供应商的强烈反对。10%的降价幅度,几乎触及了所有供应商的生死线。沃尔玛的头部供应商净利率普遍不到5%,中小供应商则更低,大多在2%以内。

一位宁波厨具制造商说,一年出口额不到2 000万美元,沃尔玛订单占比40%,净利润率在1.5%左右。

这样震动供应链圈的降价,沃尔玛在2015年也搞过一次,当时为了跟亚马逊竞争,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5%。根据2019年对供应商的调查,82%的中国供应商表示面临“每年至少一次强制性降价要求”,幅度在5%左右。

据了解,沃尔玛在中国约有1.5万家供应商,这次降价表面看受影响的是厨具和服装类供应商,实际波及的是整条产业链。

沃尔玛的议价筹码

1945年,第一家沃尔玛开在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此后几十年,沃尔玛靠极致低价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2001年,沃尔玛收购了香港的外贸代理商,把全球采购中心总部落在了深圳,以此为基地再向外延伸20个采购点。5年后,沃尔玛在全球有6 000多家供应商,中国供应商就占到了80%。中国政府网的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沃尔玛在华采购出口额为90亿美元。

美国《纽约时报》当时做过测算,如果把沃尔玛当成一个国家,它将成为中国第6大商品输出国和第8大贸易伙伴。

现在沃尔玛全球采购的商品中,约有超过60%来自中国。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额超300亿美元,中国连续几年成为沃尔玛最大的商品进口国。

沃尔玛低价策略的形成在于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它是第一个拥有私人通信卫星的企业。1987年沃尔玛投资4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业卫星,用来管理全球供应商、门店以及物流系统。

依靠这颗商业卫星,沃尔玛高管们能同时和1万多家商店视频通话,能在这个系统里看到全部的商品信息,然后“货比三家”,几乎每年进行一轮价格调整。

低价的另一个支撑点是物流配送,分散配送的创新模式能让每家沃尔玛商店24小时内收到货,配送成本只占销售额的2%。当时美国零售商多是大型仓库的配送模式,成本占比平均在10%。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