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裤兜里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物件是什么?
一次性打火机。
这东西,用途单一(只能点烟,偶尔点炮仗),价格便宜(1元1个是标配),几乎是个商店就有卖。
尽管它随处可见,却往往在关键时刻消失。中年男人最焦虑的时刻,莫过于好不容易摸会鱼,掏出一支烟来之后发现:打火机呢?
火机是被安检扣了?被朋友拿走了?还是从裤兜里滑走了?堪称现代社会的一大未解之谜。
总之,这个仅卖1元的小东西,能决定一个中年男子一天的心情。
从工业角度来讲,1元打火机可能是整个工业链条鄙视链最末端的一批:它结构简单、品牌杂乱、成本低廉,可能随便找个厂子就能做一批出来。
现在的中国制造正在猛冲高端,各种芯片、汽车和机器人轮番上阵。但打火机这种毫不起眼的“工业边角料”,其实是中国制造的真实实力体现。
如今,中国制造的一次性打火机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0%,每年都有160亿只中国打火机飞往世界各地,为不同国家的老烟枪们带来慰藉。
总是找不到的打火机,是中国制造发展历程中真正的“集大成者”。
国产1元神器:偷师日本,干翻法国
中国制造的开局,往往有着类似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一次性打火机诞生于日本,但10年后,一次性打火机却成了法国BIC公司的拳头产品。
小巧、好看又廉价的BIC打火机迅速占领了美国50%的打火机市场,BIC也成了一次性打火机的“代言人”。
但对于彼时的中国来说,进口打火机,还是一个动辄数百元的“奢侈品”。
和所有中国制造一样,国产打火机的起步,主打的就是廉价平替。
一群温州人特地从欧美、日本引进一大批一次性打火机,开始一个个拆开研究。
结果他们发现,这东西的内部构造好像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如果能替换里面的一些零件,完全可以在中国把成本打下来。
几年后,中国第一条一次性打火机生产线在温州诞生了。
通过零件替换、结构优化,国产的打火机直接把成本价从原本的4元,砍到了3毛钱左右,直接打了1折。
也正是从90年代起,全世界各地烟民的口袋里,悄悄地出现了不少“Made in China”的廉价打火机。
温州打火机工厂的流水线日夜开动,产能如火箭般飙升,很快就从年产5 000万只,飙升至年产3亿只。
到了2001年,温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打火机之都”,年产量接近5.5亿只,占领全球80%的市场。
以BIC为首的欧美打火机厂商这才如梦初醒,咋几年不到,就被这个中国冒出来的后辈把饭碗抢光了?

面对崛起的中国势力,国外市场采取的手段也高度相似:卡脖子。
针对芯片和电子产品,他们可以通过技术封锁和原材料限制等手段达到目的。
而对于门槛更低的打火机,他们则搬出了另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儿童安全。
BIC公司和日本打火机生产商东海公司,联合欧盟发布了针对打火机的“CR法案(Child Resistance Law)”:售价低于2美元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使用的童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