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儿童杀猪盘
作者 唐唐
发表于 2025年4月

编者按

近年来,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一种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新型骗局—“儿童盘”诈骗,正悄然蔓延。

“儿童盘”诈骗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手段包括:以免费热门游戏皮肤或卡片为诱饵,吸引孩子参与线上交易;冒充孩子喜爱的偶像或明星,诱导其加入所谓的“粉丝群”,随后以侵犯明星隐私为由,威胁孩子提供家长的私人信息;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将目标锁定在孩子佩戴的电子手表上,通过拨打诈骗电话诱导孩子进行相关操作,或者以线下接近的方式,盗取手表中的电话卡并转卖给电诈团伙牟利。

本文我们将探讨如何练就“火眼金睛”,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睡一觉起来,家里钱没了

对于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徐丽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当时正值寒假,又临近春节,徐丽对儿子玩手机的行为比较放任。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去孩子的房间送牛奶,却意外发现儿子在与一个陌生人视频通话。

对方是南方口音,普通话说得很蹩脚,正要求孩子去取家长的手机,配合处理问题。徐丽瞬间警觉,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骗局。她迅速介入,挂断了视频通话,并仔细询问了儿子事情的经过。

原来,儿子在玩游戏时,看到一条“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消息,心动之下添加了一个自称是“客服”的微信。对方让他扫描一个二维码,随后以“未成年人操作导致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他拿家长的手机进行远程操作,以“解冻账户”。

“一听就是骗子,但孩子不知道,被吓得够呛,还好被我及时发现了。”徐丽说。相比之下,郎琴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仅仅午睡了一会儿的工夫,女儿就拿走了她的手机,转出了1万多元。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在刷短视频时,看到短视频里出现喜欢的偶像的QQ号。出于好奇,她添加了对方的QQ。很快,一个自称是“律师”的人发来消息,声称孩子涉嫌侵犯明星隐私,要求其配合调查,并威胁说如果不配合,就会到学校去“抓”她。

在恐吓和诱导下,孩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郎琴的手机号、银行卡号以及支付密码等信息。

“我那张卡里一共有十几万元,要是晚发现一会儿,卡里的钱就都被转走了!”郎琴很气愤。

两个孩子的遭遇如出一辙,都是在添加骗子微信或QQ后,被对方以“未成年人操作导致账号冻结”为由,实施诈骗。而这正是当下“儿童盘”骗局的重要特征:从儿童熟悉或喜欢的人或物入手,通过游戏、短视频平台或社交软件接触未成年人,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红包返利”“明星周边”等为诱饵,吸引孩子参与。

一旦孩子上钩,便以“账户冻结”“违规操作”“警察调查”等理由恐吓,要求其用家长手机转账或提供支付信息。通过远程操控、提供二维码或验证码等方式,骗子轻易盗走家长账户的资金。

“有的会向孩子索要支付宝收款码,然后谎称收款码有问题,无法实时收款,要求孩子录屏或屏幕共享,展示操作过程。实际上,支付宝打开收款码前会先显示付款码,骗子趁机截屏或直接扫码,将钱转走。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