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温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浸润成都,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也宣告花落成都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他也是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人。
这位曾经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的“文人”建筑师在家乡成都留下多个代表作,其中最为知名的是2015年建成的西村大院。西村大院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因为外表粗犷,当时周围的居民还以为这是个烂尾楼。不过到了2017年春天,这里每天晚饭后都有将近5万人涌入,80%来自半径5公里以内的社区。之后,西村大院便不断斩获大奖,先后获得“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远东建筑奖”,还入选了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主题馆。
西村大院的成功,源自刘家琨对家乡的理解。在他眼中,“成都是一个平民享乐城市,这种市民传统正是这座城市的真正本色”。因此,在他的建筑表达里,艺术、市井繁华甚至于自由、开放、浓厚的社区市民氛围,构成了人文表达的建筑设计风格。这些都恰好切中了普利兹克奖的价值“靶心”——不仅关注建筑作品的设计理念、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还非常重视其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虽然普利兹克奖是建筑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奖项,但这显然只是刘家琨职业生涯中向上攀登的一个台阶。本期,我们就一同回望刘家琨过去30多年的建筑人生,感受他充满人文精神与温度的建筑作品,静待他未完待续的建筑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刊登于《财富生活》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