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是一个重要考点。据粗略统计,考研英语英译汉试题中,五个划线句子里每年几乎都有一句包含被动语态。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有显著差异。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在正式文体中更为常见,但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则远低于英语。很多情况下,如果不讲究变通,将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强行移植到汉语,译文会显得很不通顺,甚至影响理解。因此,在考研英语翻译中需要掌握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将英文的被动语态句进行灵活转换,以翻译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为了看清英汉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的差异,我们先举一例。
例1:It is said that in England death is pressing, in Canada inevitable and in California optional. (2003年真题)
本句包含了“it is said that…”的被动语态,这里使用被动语态是为了避免明确说出动作发出者是谁,因此可翻译为“有人说”“据说”或“人们说”。如果强行译为被动语态,比如“……被认为/被说”,则完全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被动语态句子的常见翻译技巧有:颠倒主宾(即将原文中by引导出来的宾语作为译文的主语,而将原文的主语作为译文的宾语);使用无主句(即将原文的主语作为译文的宾语,但译文句子不安排主语);用主动句表达被动意思(即保留原文主语作为译文主语,但不使用“被”字也能表达被动含义);用“被”的替换形式(如“受到”“遭到”“给”“得以”“为……所……”等)。总之,考研英语的英汉翻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原则是译文中尽量不使用被动句,而是将其转换为主动句。以下我们通过考研真题中的句子来看英译汉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
例2:The latest was a panel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enlisted by the White House, to tell us that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definitely warming and that the problem is largely man-made. (2005年真题)
译文1:最近,一个被白宫召集的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专家小组告诉我们地球大气层的确在变暖,而且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