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行业类媒体是主流媒体传播矩阵的重要成员,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力量,是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平台。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下半场,行业类媒体应如何为党和国家、为行业领域、为社会大众提供独、特、深、优的信息服务。本研究结合实践,旨在为行业类媒体建设带来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行业媒体 舆论导向 媒体融合 人文价值
行业媒体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主流媒体传播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读行业政策、传递行业资讯、服务行业发展等一系列的重要职责,是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新闻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行业类媒体如何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响应时代挑战,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从简单相加迈向深度相融,在深度融合的征程中占据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就成为行业类媒体肩负的神圣使命和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作为资深行业性报纸,《中国铁道建筑报》从1948年诞生,走过77年,从过去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多种载体共同发声的融媒体平台,探索出了一条独具行业媒体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正确方向
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发展,传播手段如何改进,传播技术如何提升,新闻媒体为党、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不能丢,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的主责不能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不能丢,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1.把握方向,在“高度”上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作为中央特大型企业所属行业类媒体,要始终坚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切实发挥党在行业领域的喉舌和舆论阵地作用,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从企业属性看,央企姓“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受众对象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作用,通过融媒体传播体系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入脑、入耳、入心。从中国铁建的实际看,企业从事的事业政治性极强、群众性极广、社会性极大,广大的建设现场为融媒体传播和更好地吸引受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新闻报道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报社必须站在服务国家大局、服务百姓生活、造福人类社会的角度去挖掘、去传播,把中国铁建的好故事、好声音、好形象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传播出去。以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为例,10年间,《中国铁道建筑报》2名记者入围“全国十佳”选手,这在行业媒体中绝无仅有。为什么作为一家行业媒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比赛中,能够取得骄人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站位。所谓“举之弥高,望之愈远”,当我们站在媒体服务国家战略、企业融入时代发展的高度来讲述故事,就会事半功倍。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正值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之时,中国铁建作为“走出去”的先行者,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与所在国人民“心联通”。《中国铁道建筑报》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助力沿线各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传奇,以高站位传播了正能量,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2.把握大势,在“四力”上做文章。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行业媒体,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遗余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旗帜鲜明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行业发展壮大“摇旗呐喊”。行业媒体的引导力,则是以科学、正确的专业知识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例如,2024年4月3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福建、江西等地部分列车停运,出现不同程度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