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张传智 谢小萍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产业在内容创作、制作水平以及技术手段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其中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历史视角、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精良的制作水准,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现状和特点,并从内容创新、语言译制、传播渠道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重大革命题材 电视剧 国际传播 红色文化

电视剧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故事和价值观得以广泛传播,对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中国电视剧通过“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两种策略,在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我国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出海”渠道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电视剧的类型丰富多样,从古装仙侠剧到现代都市剧,从悬疑推理剧到家庭伦理剧,几乎涵盖了所有题材。其中,一些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也备受瞩目,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一类型的电视剧不仅展示了中国电视剧制作的高水平,也传递了中国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一、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现状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在艺术质量方面通常有较好的保障,这为其国际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内容基础。

1.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概念。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将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三个类型统称为“三个重大”。其中,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指的是以党的领袖、党的重要历史人物、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狭义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是指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党的领袖、党的重要历史人物、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电视剧;广义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是指在狭义界定基础上,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应主题内容的电视剧;本研究所指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是广义上的界定。自从1982年《周总理的一天》问世以来,我国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历经了40余载春秋。回顾这4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演变和发展。从初创时期对革命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到逐渐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再到现在以高度艺术化的手法呈现革命历程,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逐渐成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2.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近年来我国重大题材电视剧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创作水准、制作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在国际传播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9—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大题材立项、摄制公示中,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共23部,其中超过半数的作品已经出口海外,这些作品凭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历程中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是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的典范,并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例如,《大浪淘沙》在北美主流视频网站Amazon Prime Video播出,是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第一次在该平台播出,在国际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外交风云》第一次完整地展现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外交历史,是我国首部外交领域的重大革命题材剧,并被译制为英语、法语、俄语、阿语等语种在多国发行,受到国际观众的欢迎;《觉醒年代》自2021年播出以来,目前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上的评分仍然高达8分。

二、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国际传播的特点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国际传播时,主要通过年轻化叙事、多渠道传播、多语种译制来让国际观众了解中国的革命发展历程和红色文化。

1.年轻化叙事契合国际观众偏好。当前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更加追求年轻化的叙事视角和年轻化的叙事语言,这种创作趋势符合国内外观众的观看偏好,为其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当下的年轻观众更加注重电视剧的创新性、情感共鸣以及思想深度,而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通过创新年轻化叙事,成功地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从《外交风云》(2019)、《跨过鸭绿江》(2020),到《中流击水》(2021)、《觉醒年代》(2021),再到《破晓东方》(2022)、《鲲鹏击浪》(2023)、《问苍茫》(2023),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年轻化叙事越来越明显,也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引发强烈的共鸣,大大提高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国际传播中的受欢迎度。

通过年轻人的视角进行叙事,能够更好地拉近历史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使他们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同样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例如,《鲲鹏击浪》和《问苍茫》均以青年毛泽东为叙事主线,《鲲鹏击浪》聚焦1918年至1921年毛泽东的革命青春;《问苍茫》则聚焦1921年至1927年,青年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早行者”到“开拓者”的历史性转变。两部作品均成功地塑造了鲜活、生动、立体、饱满的青年毛泽东形象,让年轻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共鸣。再如,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青年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生动地展现了陈延年和陈乔年这两位青年革命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他们内心的坚定和热血深深地感染着海外的年轻观众。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在保持严肃性和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年轻化的叙事话语,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口味和审美需求。这是“新主流影视作品更注重以类型化的话语表达建构主流价值,以一种充满朝气的青春叙事,以吸引青年观众的喜爱与共情”的具体实践。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