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县级融媒体新闻报道优化研究
作者 陈春荣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乡村振兴是县级融媒体宣传报道的重要选题。相较央媒、省媒和地市级媒体而言,县级融媒体在资源获取、发布渠道、人才队伍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但在报道实践中也有自身优势。县级融媒体可通过做好议程设置、突出主题报道,在典型动员中讲叙事、在宣传引导中重故事,围绕主题强化表达、重点描摹新闻细节,注重受众互动、创新编排方式等方面优化新闻实践,为乡村振兴宣传动员注入活力。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乡村振兴 宣传动员 主题主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县级融媒体作为乡村振兴宣传动员的前沿阵地,具有服务性强、地域特色明显、互动性强等优势。目前,县级融媒体对乡村振兴的报道,呈现出了全景式、立体化、个性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主题不突出、叙事不典型、细节不丰满、编排创新度不高等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县级融媒体对乡村振兴报道的实践,探讨如何提升报道效果。

一、做好议程设置,突出主题报道

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或许无法指示我们怎样去思想,但它却可以决定我们看些什么、想些什么,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愈是大量报道或重点突出某个事件或问题,受众愈是特别地关注、讨论这个事件或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在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过程中,率先启动的是观念的转变,需要对来自基层的、分散的多元主体进行主体性、公共性的动员和唤醒。作为县域内的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需对涉及辖区内的“三农”新闻进行主题设置,开展新闻报道,为“三农”提供多渠道信息,实现乡村振兴主体性、公共性动员。在此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以“把关人”的身份对乡村振兴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和编排,依靠媒体策划,实现正向引导,坚定舆论导向。要想做好乡村振兴宣传报道的议程设置,县级融媒体首要措施便是主题主线策划先行,突出主题报道,规划头条工程,以宏观视角搭建主题报道框架。

坚持政治家办台基本原则,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创作精品力作,是新闻工作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总抓手。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乡村振兴宣传动员工作主题主线报道的根本遵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融媒体中心的报道策略是乡村振兴宣传中主题主线议程设置的典型案例。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十八洞村在经过八年的脱贫攻坚战后,村里的特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乡村振兴有了经济基础。花垣县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十八洞村乡村振兴主题,策划了一批重点新闻报道,并在《花垣新闻》中设置了头条报道,突出主题,全方位报道十八洞村从精准扶贫出发,向乡村振兴进军的生动实践。其中,《十八洞村:从“红”起来到“火”起来》《十八洞: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十八洞村的幸福蝶变》等报道围绕十八洞村的乡村振兴主题进行议程设置,把十八洞村多年来的政策扶持、经历的资源盘活过程、通过文旅赋能乡村发展等乡村振兴新举措作为议程设置的关键环节进行报道,让发生在深山苗寨里的精彩故事通过县级融媒体的头条工程宣传推广出去。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