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短视频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作者 齐峥峥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彻底颠覆了以往依赖主流官方话语的城市形象建构方式,涌现出自媒体城市形象建构新路径,其中以探店短视频最为活跃。文章以重庆本土探店博主“Renyi毅哥”为例,结合其拍摄短视频中所呈现的“重庆城市元素”,深入探究这些元素建构出的重庆城市形象,以期为短视频作为媒介参与的城市形象建构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探店短视频 城市形象 “Renyi毅哥” 媒介叙事

城市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及精神风貌的外在表征,而且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展现城市气质、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过去,城市形象建构主要依赖宣传片、纪录片等官方话语形式,且政府及主流媒体作为城市形象的建构主体拥有绝对权威,使城市形象的建构视角与叙事略显单一。而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普通大众被赋能增权,使短视频平台涌现出一批以打卡地方美食或地方特色为主的探店博主,其以个体化的微观叙事带领观众进入街头巷尾,深入挖掘城市从表层到肌理的特色差异,从而建构出丰富立体的城市形象。

一、探店短视频建构城市形象的优势

由于探店短视频信息多元且创作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普通大众可将拍摄剪辑完成的带有个人印记、城市影像的探店短视频发布至短视频平台。探店短视频大多通过深入市井生活挖掘城市代表性的形象符号,并借助媒介化的呈现方式建构丰富、立体、多元的城市形象,既可加强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也可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新契机。

1.以多元视听符号助力城市形象更加丰富。探店短视频主要以符号为载体呈现城市形象,在深入挖掘多元城市符号的基础上,从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彰显城市特色,由此搭建独特的城市形象宣传场域,实现城市形象的多元化传播。在短视频时代,多元主体的参与决定内容生产的多角度、多层面,不同层次的受众均可借助移动拍摄设备深入城市,以探店的方式挖掘不同角度的城市符号,并以“贴标签”的形式传递城市形象。

纵观探店短视频,城市符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别。其一,城市饮食符号。在探店短视频中,美食博主通过深入城市大街小巷、品尝本地特色美食,以简单朴素的视听符号建构具有“烟火气”的城市形象。其二,城市景观符号。城市景观符号包括地理位置、城市建筑及自然风光等,这既是城市的物态化呈现,也是展现城市硬实力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渠道。在探店短视频中,博主借助各种拍摄手法和剪辑技术对城市景观进行影像记录,使受众能够跟随博主脚步领略城市风光。其三,城市人物符号。市民既是城市形象建构的主体,也是传递城市精神的载体。在探店短视频中,博主通过与商家、本地市民的交流呈现个性突出、性格鲜明的本地市民形象。

2.以身体在场参与感助力城市形象更加真实。随着短视频的迅速普及,受众已不再是静止的脱离城市形象传播的被动观看者,而是动态串联现实场景和虚拟空间的主动体验人。探店短视频博主以随走随拍的方式为受众营造身体在场的现实感,使受众能够跟随博主镜头的移动、场景的转换沉浸式体验不同城市的烟火气、领略不同城市的美食与美景,并以点赞、评论等方式嵌入城市,实现身体在场。此外,受众还可通过虚拟在线打卡的方式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从而多元化认知城市形象。在探店短视频中,城市形象不再是影像画面中被观赏的符号,而是可感知可体验的立体化空间。如抖音账号为“成都探店”的短视频账号,以“标签化”的形式明确城市定位,且受众在视频评论区所发表的“这甜品绝了”“食材很新鲜啊”等话语均充分体现出其身体在场的参与感。

3.以对话交流互动助力城市形象更加立体。强效的互动文本是探店类短视频助推城市形象建构的突出特点。探店短视频通常涉及多个交流主体,包括博主、店铺老板及路人等,采用对话互动的叙事语态将对话过程、互动话语、交谈动作等信息融入探店视频中,进而在多元互动的媒介空间中建构立体化的城市形象。探店短视频博主始终与受众保持平等的对话姿态。从不同类型、不同城市的探店短视频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博主的拍摄视角以第一人称为主,配以中景或近景的拍摄手法,以及具有互动特征的动作和话语来引导受众融入视频、沉浸式感受城市特色。如成都探店博主“张喜喜”、广东探店博主“玲子reiko”均采用第一拍摄视角还原门店真实体验,在直观呈现城市景观、美食的同时,使城市形象在互动语态中更加丰富、立体。除了短视频文案呈现出明显的交流特征外,博主与本地市民的对话也可从侧面呈现当地风土人情,这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也尤为重要。

二、“Renyi毅哥”短视频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Renyi毅哥”是一位重庆本土的美食类探店博主,以其幽默风趣的视频内容、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一口地道的重庆话吸引了大量粉丝。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