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新闻漫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工具与形式,视角独特且观点鲜明,以夸张幽默、讽刺暗喻、针砭时弊等方式简明扼要地描绘新闻事件、表达政治观点,在凝聚共识、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插画师团队“乌合麒麟”凭借一系列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优质原创数字新闻漫画作品在国际舆论场异军突起,以视觉概念图像的形式评议国际政治事件或政治现象,以隐喻性视觉修辞表达出对世界局势的看法。文章在系统分析“乌合麒麟”漫画作品视觉图像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其作品的视觉传播策略,以期为未来数字新闻漫画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数字新闻漫画 乌合麒麟 视觉传播 舆论引导
视觉传播是以人类视觉体验和感知为生理基础,以图像、影像等视觉符号为传播对象,以岩石、器物、纸张、电子介质、光电信号为载体,以直觉、想象、联想为主要心理特点的传播方式,这是一种古老且现代的传播方式。近年来,视觉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视觉观念的重新认识。
数字新闻漫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式,是指以漫画的形式评议新闻事件。在文化背景多元的国际舆论场中,数字新闻漫画创作者以视觉符号呈现新闻事件,以夸张、隐喻等手法发表对公共性政治议题的观点和看法,使数字新闻漫画成为读图时代报道新闻、传播新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际舆论环境错综复杂,全球性政治热点不断,使国内的国际舆论引导面临严峻挑战。在此形势下,中国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动画)漫画群体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中国原创数字新闻漫画创作者”文化圈层。诸多数字新闻漫画创作者将真实新闻事件与视觉景观相结合,运用锐化、夸张、隐喻等手法,创作出一系列兼具较强视觉冲击力与政治隐喻性的数字新闻漫画作品,以期在变幻多端的国际舆论场占据高地。
其中,“乌合麒麟”创作团队所创作的数字新闻漫画作品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其借助符号、场景、色彩等视觉元素,坚持以视觉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可视化和具象化呈现,所创作的《和平之师》《血棉行动》等作品吸引了大批媒体和网民关注。
一、数字新闻漫画发展概况
新闻漫画被认为是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手段与强大的非正式政治交流手段之一。在变幻多端的国际舆论场中,新闻漫画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夸张的视觉符号等简明扼要地呈现国际新闻事件,或以讽刺、暗喻、幽默等方式表达政治观点。读图时代,受众普遍倾向从视觉效果突出、画面造型夸张的图像中获取信息,而传统新闻漫画大多内容单一、缺乏创意和感染力,难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在此形势下,数字新闻漫画应运而生,成为新闻传播的“轻骑兵”。
有学者将数字新闻漫画定义为创作者基于时政热点,利用CG技术创作出的一种漫画形式,亦被称为“数字时事漫画”“数字政治漫画”等。作为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相融合的体裁,数字新闻漫画的主要传播目的是运用视觉要素实现社会公共层面的情感传递与观点表达,具有引导国际舆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由付昱、胡睦洋和康宇翔组成的著名插画团队“乌合麒麟”通过将现实与幻想融合,采用夸张和尖锐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包括《和平之师》《敬呼吸》《同舟》《一梦十七年》等在内的许多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政治隐喻的数字新闻漫画作品,受到媒体和网民的关注。其中《同舟》是一幅表现河南水灾救援的新闻漫画作品。解放军武警战士正划着救生艇冲锋在一线展开救援,传达出在面对重大灾难时,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军民同心、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乌合麒麟”的影响下,许多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和插画师,如“半桶老阿汤”“插画杨权”等,纷纷投身于数字新闻漫画创作,形成中国原创数字新闻漫画创作者群体,其作品以即时性、政治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点。2020年1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其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乌合麒麟”团队的漫画作品《致莫里森》,并配文“别害怕,我们来给你们带来和平”,彰显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2021年3月,由“乌合麒麟”团队创作的Blood Cotton Initiative(《血棉行动》)在社交媒体平台再度引发热议,被路透社、《每日邮报》等海外媒体相继转发;由“半桶老阿汤”创作的The Last G7(《最后的G7》)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引起强烈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