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群落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夏晓晨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在数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师生群体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和更高的专业要求,并集中体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群落的发展。具体而言,需要拓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明确学科群落建设方向;同时搭建数字化合作平台、强化学科群落组织管理;夯实学科知识结构,完善学科群落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有效推动其发展。

关键词:数智时代 播音与主持艺术 学科群落 数字平台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突破,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正在与科技、艺术、人文等多方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前瞻性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为高等教育的发展锚定了目标,数智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理应在新文科建设的整体框架下积极践行交叉学科融合探索。在学科建设的实际探索中,学科群落被大量学者提及。学科群落是从生态学领域借鉴的概念,旨在用生态学中的群落关系来形容现代化学科建设中的多学科关系。与生态群落关系类似,学科群落注重考查多个学科之间动态适应性和学科组织模式的契合性。学科群落是学科之间动态平衡的组合结构关系,它要求各个学科在多元互动环境下形成学科之间的互利关系。因此,学科和学科群落的关系,类似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探讨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学科群落发展路径,目的是促进多学科教学力量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推动各领域学术生态的繁荣,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学科群落及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群落发展的研究概况

关于高等院校学科群落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一方面,是相关概念的辨析,一些学者分别就学科门类、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学科群落功能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其中学科群落被定义为“学校的学科设置及分布”,高等学校学科群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需求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对学科群落发展理念、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如潘懋元谈到高等院校应优化学科结构和避免办学同质化;王锐英强调应该以“生态群落”型学科体系为教育发展目标;张丽提出四种学科群落构建模式与实现途径;袁鼎生阐述了从不同侧面登上学科高原从而形成学科群的良性循环。

通过对学科群落发展脉络的深入探究发现,诸多同类或异类学科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定组合结构单元,并随社会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的变革而演变与进步,具有一定的互动适应性。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群落同样包含同类学科群(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等)和异类相关学科群(新闻学、语言学等)。具体来看,其内在结构包括了主体学科、基础学科、通识学科及相关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群落主要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为核心驱动,在学科群落演变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术研究范围延伸到社会服务功能释放等多维度的持续融合与进阶发展。

二、数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科建设问题

数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必须通过学科改革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应教育资源应用的吸纳。但是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建设普遍存在忽视学科建设、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发掘不足、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学科群落化发展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1.建设方向不明确。目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建设主要是侧重专业建设,大部分院校能够明确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毕业要求,注重从人才的多样化素养提升上考虑学科的优化方向。数智时代的教学转型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互动,整合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然而这一建设方向并未得到普遍明确。究其原因,是艺术类学科与非艺术类学科之间存在壁垒,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素养建设存在差异。这导致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被削弱,进而影响了学科群落的落地实践。

2.疏于学科和学科群落组织建设。当前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建设主要聚焦于专业建设领域,对于学科群落的组织方式缺乏实践探讨。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