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数字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中介”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文化中介”模型为理论框架,从中介者、中介活动、中介介质和中介精神四个维度,以《原神》《黑神话:悟空》等国产游戏为例,探讨国产游戏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优势以及可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关键词:国产游戏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文化中介
2024年8月,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以下简称《悟空》)发布,引发了国内外玩家与媒体的广泛关注。早在2022年8月,《悟空》首个试玩视频即在bilibili和YouTube上点击量破千万。游戏以高度的可玩性、精致恢宏的画面与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IGN、GameSpot等游戏平台和国内外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热议。《悟空》成功打破了游戏与文学、电影等领域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国内国外双“出圈”的突破。在《悟空》以前,国产游戏《原神》已在海外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其游戏中塑造的虚拟璃月国,以及中国古建筑、节日等文化符号让海外玩家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具象的认识。数字游戏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方式,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路径。
一、文化中介与文化中介模型
任何文化“走出去”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以便使“本文化”被“他文化”受众接受。这种连接两种文化的载体即为“文化中介”。“文化中介”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他在研究法国文化状况后,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提出文化中介这一概念,指代表“新品位”并提供象征性商品和服务的机构,也指那些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承担象征价值生产的职业群体。此后,文化中介被不同学科的学者概念化。
学者吴瑛等从国际传播视角,将“文化中介”定义为“在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能弥合文化鸿沟、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所有中介要素”,并进一步提出了融合中介者、中介活动、中介介质和中介精神的四位一体的文化中介模型(如图)。
其中,中介者既指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中介型生产者,也指以分销推广为核心的中介型推广者。他们在原作者的既有文化载体上生产或推广中介内容,促进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介活动由中介者开展,指包括宣传、扩散、编辑等在内的一系列具有国际传播意义的行为和策略。中介介质是承载中介内容、直接接触国际受众的载体,包含但不限于纸质书籍、电子书、广播电视、影视剧、游戏等各类大众媒介。中介精神指超越实践层面的意义实质,是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与价值观,体现了文化深层、本质的内涵。中介精神通过文艺作品中的符号、意象、意境等体现出来。中介者、中介活动和中介介质三者在实践层面相互作用,实现了文化在实践层面的传播与推广;而中介精神作用于价值层面,通过人类共享的精神主题和情感基础,实现了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对话与认同,影响着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本研究以文化中介“四位一体”模型为分析框架,探讨国产游戏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与现实启示。
二、基于文化中介模型的国产游戏国际传播分析
笔者将基于文化中介模型,从中介者、中介活动、中介介质、中介精神的角度深入剖析国产游戏在国际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
1.中介者与中介活动:多元主体参与的跨文化传播。中介者与中介活动是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驱动力,不同中介者合作开展多层次的中介活动,可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更大空间。学者吴瑛等将中介者分为中介型生产者和中介型推广者。中介型生产者对文化进行编码,他们可以是专家学者、作家、翻译家、漫画家等不同形式文化作品的创作者,他们对文化展开研究、创作并通过一定的中介介质呈现出来。在国产游戏“文化出海”的过程中,游戏公司与制作团队成为提供全新的中介介质的中介生产者。近年来,国产游戏品牌在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头部游戏企业发展迅猛。例如,老牌游戏企业腾讯旗下的手游《王者荣耀》在海内外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该游戏融合古典服饰、建筑等中华文化元素,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玩家;网易公司推出了多款西游IP主题游戏,如《大话西游》《梦幻西游》等;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原神》以虚拟国家“璃月”为故事背景,取景张家界、桂林山水等名胜景区,融合了传统节日、建筑、戏曲等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