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激励的难题
高级管理者的薪酬究竟如何给?如何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融入员工短期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短期与长期、激励与约束、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这考验着公司的治理智慧与能力
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了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的一段小故事。
虞卿想以信陵君出兵解了邯郸之围为由,替平原君向赵王请求封赏。公孙龙(先秦名家)听说后,连夜乘车去见平原君说:“我听说虞卿想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全了邯郸为理由,替您请求封赏,有这回事吗?”平原君说:“有的。”公孙龙说:“这绝对不可以。赵王任用您做赵相,并不是因为您的智慧、才能在赵国绝无仅有;划出东武城封赐给您,也并非因为您有功劳,而是因为您是国君的亲戚。您接受相印时并没有因无能而推辞,接受封地时也没有因无功而婉拒,也是因为您自认是国君的亲戚。现在信陵君解救了邯郸而您却要求封赏,就是既要凭借国君亲戚的身份受职受地,又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去论功行赏。这显然是很不合适的。现在虞卿是想左右逢源,如果事情成功了,他就会居功,并像债主一样向您索取报酬;如果事情不成功,他也会拿着为您着想的虚名,来让您感激他。您一定不要听他的。”被司马迁点评为“利令智昏”的平原君这次没有头脑发昏,拒绝了虞卿的建议。
由此看来,对于平原君这位赵国的高级管理者,如何奖其功、罚其过是一道难题,难到需要在史书中留下一笔。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董事、高管的薪酬也是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调和其中的利益冲突、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考验着公司的治理能力。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董事会》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